-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心打造
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12.1 工期控制的难点
(1) 、受自然、汛期的影响;
(2) 、施工准备、资源配备不足及与当地村民配合不当等问题。
12.1.2 、工期控制的对策:在工期控制时要抓好非收获空间时间施工, 施工前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加大资源配备,提前与当地村委会协调占地、取 土、搬迁、树木等有关施工的其它问题,应在施工前妥善处理,尽量作到多 开工作面或全面施工,同时作好进度改变调整计划,尽量提前完成计划,防 止拖延工期,造成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
要有渡汛施工方案,要作到能安全渡汛,又能安全施工。
12.2 、该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12.2.1 、该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是测量、放样、堤坊砂石填筑、浆砌
石堤防护坡、泥结石路面等工程的监理工作。
12.2.2 、该工程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
12.2.2.1 、 测量放样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
【 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
(1)平面控制测量系统应尽量布设闭合导线,通视条件不好、难以形 成闭合环的,可布设成复测支导线,导线测量的精度应不低于测量规范中
二级导线的精度。
(2)导线点应设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固、易于保存的地方,最好是埋
未来 1
精心打造
置混凝土桩,并有点位中心标志和科学编号。
(3)导线点间距以 200~300m为宜,当施工单位不拥有测距仪或全站 仪时,导线点间距不应大于 100m。
(4)一般情况下,导线闭合差可通过简易平差处理。
【 2】 施工高程控制测量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
(1)施工高程控制点,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直接水准测量 方法测定。
(2)水准测量线路应布设成闭合环,或进行往返观测。
(3)水准点位应设在地基牢固和易于保存的地方, 能利用导线点同时作 为水准点的,应尽量利用导线点,以方便使用。
(4)高程闭合差可采用简易平差方法处理。
【3】施工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必须报监理部审查,经监理部 批准后方可使用。
施工单位应保护好所有测量控制点, 如发现控制点遭受破坏, 应立即书面 向监理部报告,并根据施工需要,按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方案局部恢复或 整体重建,恢复或重建的控制测量成果同样须报监理批准。
【4】施工放样测量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
(1)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工作必须以监理批准的导线点、水准点为基准。 凡不是以监理批准的控制点为基准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及其成果资料,均视为
无效。
(2)施工单位任何测量数据都必须通过校核条件进行自我校核,凡未经
未来 2
精心打造
自我校核的测量、计算数据均视为无效。
(3)施工放样测量精度要求:堤防工程基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 面位置允许误差± 30~± 50mm,高程允许误差± 30mm。
12.2.2.2 桨砌石基础清理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
【 1】 基础清理工作应遵循先坡顶后坡面、自上而下的原则,当采用 其他方法进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并事先报经监理部批
准。
【 2】 进行基础清理时,应将所有树木、草皮、树根、乱石、坟墓、 腐殖土等均应清除。
【 3】 清基过程中,可将可用之物按不同用途分别堆置适当位置,严 禁将清理出的杂草放在清基范围之内,以免造成质量事故。清基开挖、清 除的弃土、杂物、废渣等,应运至指定的地点堆放。
【 4】 当基础清理过程中发现裂缝、滑动面等地质缺陷时,施工单位
应采取以下措施:
(1)作好现场记录并及时向监理部报告。
(2)检索和收集汛期险情资料,并与现场情况进行对照,尽可能查出 该部位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经过,了解当时处理险情时所采用的办法,
查明汛期临时处理时填筑和灌注的材料。
(3)会同项目法人、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查明原因,及时提出处 理措施报监理部审批后执行。
【 5】 清基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排水工作,保证清基工作面上无积水;
未来 3
精心打造
并要求做好水井和泉眼的堵塞工作。
【 6】 基础清理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坡面清除后,其物理力学性 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 7】 基础清理工作面的范围,一般要求应大于设计清基边线 30~
50cm。基础清理的深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监理工程师有权根据现场
的具体情况确定基础清理的深度。
【 8】 清理过程中的淋沟、冲沟及坑洞等应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延伸 较长较深的缺陷应及时进行回填。
【 9】 对淤泥、均匀中细砂、砂砾、湿陷性黄土及节理裂隙发育透水 性较大的基础,其处理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 10】 清理过程中揭露出的裂缝等地质缺陷以及堤身上出现的滑坡 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有责任会同监理工程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