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心肺脑复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 习;第四节 局部麻醉;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第四节 局部麻醉;第四节 局部麻醉;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二)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穿刺术 成功的硬膜外穿刺??要依靠阻力消失法和毛细管负压法来判断。 常用局麻药和给药方法 常用药有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及罗哌卡因。可将两种局麻药混合后使用。注药前应先回抽,确定无液无血回流,注入试验量 3~5ml,观察5~10分钟。在排除腰麻现象后,依据试验量所出现的麻醉平面和血压变化决定追加剂量。 麻醉平面的调节 决定因素有:局麻药的容积;穿刺间隙;置管方向;注药方式等。 ; ●并发症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全脊髓麻醉,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其他包括: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可有腰背痛、尿潴留、硬膜外血肿致截瘫、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等。 ●适应证 多用于胸壁、腹腔、盆腔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 同腰麻。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慎用。 ; (三)骶管阻滞 经骶裂孔将局麻药注入骶管腔内,阻滞骶脊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适用于直肠、肛门及会阴部手术。;第六节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一 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一)麻醉深度监测与处理;(一)麻醉深度监测与处理;(一)麻醉深度监测与处理;(一)麻醉深度监测与处理;(二)循环功能监测和管理 1)监测项目:血压、脉搏、心电图、SPO2、出入量等。 2)危重病人或复杂手术应监测CVP、PCWP、LAP指导术中输液。 3.全身情况的监测: 非全麻病人:神志、表情的变化。 1)严重低血压和缺氧可使病人表情淡漠和神志丧失。 2)毒性反应时,出现精神兴奋症状,甚至惊厥。 3)小儿体温监测。 ;(二)心血管功能监测与处理;1.呼吸功能监测和管理: 1)监测项目:SPO2、潮气量、每分通气量、ETCO2、动脉血 气分析。 2)有自主呼吸的病人还应观察:呼吸类型、呼吸幅度、频 率和节律,以及口唇、粘膜、皮肤及手术野出血的颜 色,判断是否有呼吸道梗阻、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 3)PaO2、PaCO2、PH值,三项指标是衡量呼吸管理是否合理的 参数。 4)麻醉期间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 积。 ;;a.正常二氧化碳波形; b.二氧化碳突降为零,见于导管脱落或气道完全阻塞;;c.二氧化碳逐渐降低,见于过度通气等 d.二氧化碳逐渐升高,见于气道漏气\通气不足;(三)呼吸功能(respiratory function)监测;(四)体温监测及管理;二 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一 监测 ;二 管理;呼吸道不全梗阻:  表现:呼吸困难有鼾声,吸气时辅助呼吸肌用力,三凹征、鼻翼扇动 呼吸道完全梗阻:  表现:有强烈的呼吸行为而无气体交换,胸部、腹部呼吸运动反常 ;处理: 托起下颌、 清除分泌物、 放置口咽通气道。;单手抬颏法;双手托下颌法;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 (一)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二)鼻咽通气道;原因: 全麻药残余作用 麻醉过深 病人病理生理改变  (药物代谢、排泄时间延长) 麻醉期间发生并发症   (血糖、电解质变化) ;处理:   维持循环稳定   通气功能正常   较高流量吸氧   应用拮抗药物 ;;  ; ; ; ; ;病因: 麻醉药物过量或操作失误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手术刺激 血液动力学的突然改变 心脏器质性病变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意外事故(电击、溺水、中毒等) ;心搏骤停的诊断;;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迅速诊断;现场CPR方法(A1);;病理变化; ; ;如果在心跳骤停后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予以标准的复苏操作手法,使组织的血液灌流量能维持正常血供的25%~30%左右,心肺脑复苏即可成功。 ;;;A Airway;判断意识 ;判断呼吸 ;判断呼吸 ;判断脉搏(颈动脉) ;呼 救 ;抢救体位 ;侧卧位

文档评论(0)

shusiwei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