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导学案 (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颐和园》导学案 歇马镇小学 李克勤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等词语。 2、熟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活动 一、预学 1、经典诵读。 关于泰山的诗词: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于黄山的诗: 黄山杂咏 石床峰(宋·邓宗度) 原非人力建,造化琢磨成。 一枕游仙梦,蟾波白昼生。 关于峨眉山的诗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听写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颐和园给你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大、美)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颐和园》(板书) 二、互学 小组交流。 师: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我们就要发挥学习小组的智慧了,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幻灯片出示) (1)读课文,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不同景点的这些景物的特点写出来的。 (3)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资料,描写名胜古迹的美文与大家分享。(温馨提示: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分工)(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准备班级交流。) 展示点拨。 点拨预设一: 来到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1)抓住“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长”、“273间”体会长的特点。(板书:长)(2)突出说明方法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1)抓住“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体会内容丰富,题材各异。 想像可能画的是什么内容? 复踏式引读“.....没有哪两幅是完全相同的。” 点拨预设二: 登上万寿山。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2)抓住颜色美、形态美来谈感悟。(3)齐读。(4)赛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句子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滑”换成“划”比较体会好处。 舒缓地朗读,读出昆明湖的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抓住“远眺”、“隐隐约约”感悟,体味用词的准确。 点拨预设三: 昆明湖。 在昆明湖有看到了哪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找句子、抓重点词、谈体会。 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 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姿态不一” 人民智慧才干)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指出来,同学帮忙解决。(评价小组交流情况) 三评学 1、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颐和园的美,我们国家其实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同样美不胜收,我们现在就一起去读一读吧! (2)出示相关文章,片段。 2、巩固反馈 (1)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好文

文档评论(0)

dzz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