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doc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一节岩石破坏的现象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机制不同,常见的岩石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拉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纵向裂纹,矿柱,采面片帮。特点出现与最大应力 方向平行的裂隙。 二、剪切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 X形破坏。从应力分析可知,单向压缩下某一剪 切面上的切向应力达到最大引起的破坏。 试件* (b)怠道 三、重剪破坏:即沿原有的结构面的滑动、重剪破坏 主要的机制:岩体受剪切作用或者受拉应力的作用、 三向受压情况下多数为剪切应力的 作用,侧向压力较小时可能是拉神破坏, 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同机制的组合, 但侧向应力较 大时,可以认为剪切应力是岩石重剪破坏的主要破坏机制。 从岩石破坏的现象看,从小到几厘米的岩块到大的工程岩体, 破坏形式雷同,并可归纳 为两种,拉断与剪坏,因此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对岩石破坏的研究: 在单向条件下可以从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 但是三向受力条件下, 不同应力的组合 有无穷多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 因此在一般应力状态, 对岩石破 坏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现代关于岩石破坏的理论分析一般归结 为、寻求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方法有:理论分析; 2、试验研究;3、理论研究结合试验研究。 第二节岩石拉伸破坏的强度条件 一、最大线应变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岩石中某个面上的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破坏,而与所处的应力 状态无关。强度条件为 ;-;c (2-1) C —拉应变的极限值, ■:—拉应变。 | 若岩石在破坏之前可看作是弹性体,在受压条件下 (T i b 2 6 3下,;3是最小主应力。 按弹性力学有 3 =音-w(;「l+;「2),即E;3 —. 3 -((;H +;「2)。若;3 0则产生拉应变。由于E0 , 因此产生拉应变的条件是 ;「3 -(门+匕)0 ,(门+七)〉匚3 t 右;3= ;00则产生拉破坏,此时抗拉强度为 ;0=-| = = E ;0。 按最大线应变理论 ;3 _ ;0破坏,即 二3 -二(;「1 飞2)— G (2-2) 式中P是允许的拉应变。 張2-1几科岩石的拉样私变慢“價 (rum) 试朴岂与直titi h!d 石更岩点 41 m 1 (J.00130 41 2 花英岂U 28 2 齐英弄D 11 2 CQ0L 的 石莖岩E 41 2 J.fcQQ01JS 悖厂A 41 2 W ri B 2 詡0眉諳 童硯占月 41 2 0*00017$ 苏忙吿 石月 fl*CQ0173 砥君A 411 1 仏叩他师 川 2 41 2 41 2 ■帕的 紐 2 O.OOfrS1« PT B 2 九DO叮询 2 2 «000D9S 二、格里菲斯理论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材料内微小裂隙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宏观破坏 。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依据是: 1 )、任何材料中总有各种微小微纹; 2)、裂纹尖端的有严 重的应力集中,即应力最大,并且有拉应力集中的现象; 3)、当这种拉应力集中达到拉伸强 度时微裂纹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来源: 由玻璃破坏得到的启示。 格里菲斯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1、 岩石的裂隙可视为极扁的扁椭圆裂隙; 2、 裂隙失稳扩展可按平面应力问题处理; 3、 裂隙之间互不影响。 按格里菲斯理论,裂纹失稳扩展条件为 1)、当q +3耳0时,满足 (2-2) 时发生破坏。 2)、当■:「1 3.3 ::: 0 时,满足 二c - -8;二 (2-3) 时发生破坏。式中。 c—单向抗压强度, t—单向抗拉强度。 按格氏理论,岩石的拉压强度是抗拉强度的 8倍。 按照格里菲斯理论,岩石破坏的微观机制是微裂隙的受拉破坏, 宏观机制是微裂隙的失 稳扩展并汇合成宏观裂隙 。 三、修正的格里菲斯理论 格里菲斯理论没有考虑裂隙受压和裂隙面摩擦的情况,只能用于裂隙严格受拉的情况, 因此Maclintock和Walsh考虑到裂隙在压应力作用下的混发生闭合的情况,对格里菲斯理 论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修正的格里菲斯准则 G (2-4) (1 3)(1 f2)-f(1 3) ■■- 1 . 1 式中门一岩石的抗拉强度。由于抗拉强度测量比较困难。因此用抗压强度代替抗拉强度。 当c3 =0,;二时从上式可求出 J1 +f2 -f 将(2-5)式代入(2-4)式可得到以抗压强度表示的修正的格里菲斯准则。 S.S 丄 f 1 -c J 1 f2-f 式中f是裂隙面的摩擦系数。 研究裂纹的两种方法:1、椭圆坐标;2、数学裂纹。 以上是二维理论,其进一步的假设为: 1、 岩体内遍布微裂隙,且裂隙可理想化为格里菲斯裂纹 ; 2、 岩体内裂纹均匀分布,但裂纹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第三节、岩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