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影响心理健康原因 生物遗传原因 遗传、药品、外伤等 心理原因 早期经历 人格特征(A型、B型) 心理冲突 社会环境原因 生活事件 家庭、学校、小区环境 文化原因 生态环境 A型人格自测: (问卷起源: Rathus Nevid,1989。引自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语气吗? 2、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习惯吗? 4、当他人慢条斯理地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当他人向你讲解事情时你会催她赶快说完吗? 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 你会感到着急或生气吗? 7、聆听他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问题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 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一切工作吗? 10、与他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事吗? 11、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时你会认为浪费了时间吗? 12、你是否认为因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美景? 13、你是否宁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或改革事? 14、你是否尝试在时间限制内做出更多事? 15、与他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表示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你是否有信心再提升你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 18、你是否认为有些事等着你立即去完成? 19、你是否认为对自己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你是否认为与人竞争非赢不可? 21、你是否常常打断他人话? 22、看见他人迟到时你是否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吃完就立即离席? 24、你是否常常有急忙忙忙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最近表现不满意? 生活事件指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变动。 霍姆斯和拉赫(Holmes Rahe,1967)对43种常见生活事件进行了评定, 计算出了每种生活事件所需付出改变和适应量。其中, “结婚”这一事件定为50分, 这是一个基础参考数值, 然后依据这一参考标准对其她事件进行评定, 形成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简称SRRS) 二、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实状况与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心理活动规律, 采取多种方法与方法, 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任务 从内容来看, 关键包含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 从性质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多种突发事件,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学校正常运作, 学生家庭幸福需要。 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是确保学生正常健康发展需要。 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需要。 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是目前社会变动时期需要 两种新需要: 性需要 独立性需要 四种矛盾: 1、新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矛盾 2、性成熟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矛盾 3、新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矛盾 4、新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矛盾 青少年特殊心理需要和矛盾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标准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标准 尊重与了解学生标准 学生主体性标准 适应部分差异标准 整体性发展标准 价值澄清法(L.Raths) 选择 ——自由地选择 ——从多种不一样路径中选择 ——对多种选择路径后果三思后再作选择 赞赏(珍视) ——重视和珍爱所做选择 ——公开表示自己选择 行动 ——依据自己选择采取行动 ——反复依据自己选择所采取行动 (二)动之以情, 培养道德情感 情感感染, 以情育情 情境引发, 因境育情 引导了解, 以知育情 舆论强化, 以群促情 (三)导之以行, 促进道德行为 激发愿望 组织训练 自我强化 合适奖惩 树立楷模 四、矫正品德不良行为心理学方法 (一)行为矫正法 强化法 模仿法 厌恶法 代币制 强化法 给予 取消 正强化物 正强化(考试优秀,当众表扬) 惩罚(上课捣乱,没收昨天发的小红花) 厌恶刺激 惩罚(考试不及格,罚抄书) 负强化(罪犯表现好,给予减刑) 正强化物种类 消费性强化物: 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活动性强化物: 如看电视、玩游戏等。 拥有性强化物: 一段时间内能够拥有享受东西, 如衣服、玩具、时间、空间等。 社会性强化物: 如赞扬、微笑、注视等。 模仿法种类 电视电影录像模仿 现场模仿 想象模仿 案例: 利用代币制使小华养成爱做家务劳动习惯 确定目标行为: 天天完成整理床铺、整理玩具、清除垃圾、整理桌子4项任务。 分析起点行为: 天天只能完成整理床铺1项任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