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赏析诗歌水乳交融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思路。 2、小组讨论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师加以点拨。 3、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意境。 难点:景、理、情如何有机地水乳交融。 教法设计: 1、美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点拨法: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轮明月,照耀古今,激荡了多少中华士子情,文人墨客,对月感怀,留下了无数优美诗篇。有一首诗,“孤篇压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展示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也因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张若虚笔下的“春风第一花”。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三、感知诗歌 诗歌通过意象传递情感,标题中“春、江、花、月、夜”,5个意象,哪个意象是重点描述对象? 学生回答:月。 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围绕“月”意象梳理出诗歌的结构。 学生回答结构安排,教师板书“景”、“理”、“情”这一文章脉络。 赏析诗歌 (一)月下美景 请学生朗读诗歌前八句,教师加以朗读指导。 注意:节奏223 ,语速宜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的诗歌一定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提出问题:前八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的图画? 明确答案:意象有春江、潮水、海、明月、波、江流、芳甸、花林、流霜、白沙。 意境特点有清幽、朦胧、静谧、空灵。 (二)月下之思 作者独立江畔,产生了什么遐想?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生命短暂,宇宙无穷。 这种感悟体现在哪几句诗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引导学生体悟: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个体生命虽有限,但一代一代连续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的延续。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三)月下之情 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诗人是如何写出游子、思妇的相思愁情的?(提示:从关键词、意象、情景关系、手法等角度加以赏析) 五、文本拓展 传统意象月亮的文化内涵 请学生回忆有关月亮的诗句。 1、思乡怀亲之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月亮是怎样的一种美呢?请学生们的齐读: 它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它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它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它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遥远的未来… 六、祝语 希望同学们面对尘世的浮华、生活的喧嚣,也能让自己静对一轮明月,手捧一卷诗书。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飘飞,让生命沉浸于脉脉书香,让心灵幸福而诗意地栖居。 《春江花月夜》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学生对鉴赏诗歌已初窥门径,然而学习过程中却疏于朗读,读起来缺乏激情,因为本诗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与哲理性,没有深切的感情契合和情境体验,很难把握诗歌独特意蕴,因此我想通过这首诗的学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抒发的丰富情感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依据新高考的政策以及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进行学情分析是完成一堂课的必要环节,也是实施具体教学策略的重要步骤,缺少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往往没有实际效果,教师的讲解也难以落到实处。针对《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的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律诗和绝句有更多的接触,但是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