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生物学期末总结(纯手打)要点.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三叶虫(寒武到二叠) 三叶虫的演化和地史分布: 分布时限:寒武至二叠 繁盛:寒武,统治地位 退居次要:奥陶 急剧衰退:志留,泥盆,石炭,二叠,只留少数类别 绝灭:二叠末 演化: 早寒武世 三叶虫:头大,尾小,胸节多,头鞍长,且为锥形,鞍沟明 显,眼叶发育且靠近头鞍,胸节肋刺发育 中晚寒武世 三叶虫:尾甲变大,异尾型,胸节减少,头鞍变短,多内 边缘,眼叶变小,鞍沟数量减少且很少穿过头鞍 奥陶纪 三叶虫:尾甲更大,等尾甚至大尾型,胸节更少, 8 到 9 节, 头鞍向前扩大,鞍沟背沟颊沟都不发育 志留至二叠 三叶虫:急剧衰退 二、 笔石动物 (分类位置未定,为奥 陶志留的标准化石) 主要分两大类: 树形笔石:树枝状,底栖固着 正笔石:列式,漂浮——指相化石;只有正胞 硬体构造:胎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 胎管为第一个分泌的外壳,是笔石发育的基础 胞管是笔石软体的外壳 笔石枝是由多个胞管构成的 笔石体由多个笔石枝构成 笔石簇为正笔石类中由多个笔石体聚在一个浮胞上,由中轴相连形成的综合体 始端为近胎管一侧 共通管在背部连接各个胞管 胞管:第一个胞管由亚胎管上的小孔长出,分为正胞,副胞,茎胞 笔石的分类 根据中轴的有无分为: 有轴亚纲 无轴亚纲 笔石的演化以正笔石的比较清楚, 正笔石是由树形笔石演化而来, 正 笔石的演化如下: 无轴到有轴,双列到单列,胞管由简单到复杂 (直管状到内弯到外弯), 多枝到少枝,生长方向由下垂到上攀 笔石的保存岩性: 在各类沉积岩中,以页岩为主,尤其黑色页岩— —指相化石 笔石大量保存在黑色页岩中,表明当时的沉积环境闭塞 笔石的地史分布: 始于中寒武世,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志 留纪开始衰退, 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 树形笔石少数延续到早石 炭世绝灭,笔石类全部绝灭。 三、 腕足动物(寒武纪到今天) 概述:腹壳大,背壳小,腹中槽,背中隆 定向: (背上前下) 正视 铰合向上,开口向下,上部为后,下部为前 侧视 先背后腹 前视 开口朝前,上背下腹 外壳构造——后部构造 内部构造:铰合构造, 主突起,支腕构造(腕基, 腕棒,腕带,腕螺) 铰合构造: 腹:铰齿、牙板、匙形台(牙板相向延伸相连) 、中板(匙形台下 的支撑构造)、 背:铰窝(牙槽) 背壳内部构造: (主突起为背壳中央的突起, 为闭壳肌附着点) 背壳内部构造之支腕构造: 分为腕基,腕棒,腕带,腕螺 (腕螺有三种类型,石燕贝型, 无窗贝型,无洞贝型) 腕足类的分类方案: 无铰纲 有铰纲 演化方向: 铰合从无到有,支腕构造逐步复杂化(从腕棒到腕带到腕螺) ,壳质 成分从几丁磷灰质到钙质 腕足背腹壳的区别: (腕足对海水性质,盐度和深度都有要求,与珊瑚等共生,在各类沉 积岩中均有分布,以灰岩,泥灰岩为主) 腕足动物的地史分布: 始于早寒武世 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 二叠末急剧衰退 进入中生代,虽然数量还较多,但明显衰退,软体动物大发展 新生代,腕足面貌已接近现代 四、 软体动物之双壳纲 (早寒武到今 天) 有铰合构造,有齿,齿在演化中分异为主齿和侧齿 壳的定向与测量: 分左右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