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理解知识点(大全)
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1.
我是吴宓①教授
① 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 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课前偷看, 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 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 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 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 地面。
③ 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
见他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 Xi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 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 像印刷的一样整齐。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些 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 那么出名。
⑤ 比起教学上的一丝不苟,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 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 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⑥ 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 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 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 的。
⑦ 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
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
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⑧ 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
教授。”
【注】①吴宓(mi)(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 学者、诗人、教育家。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 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名鼎鼎() 晨x i ()
2•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①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
出
勤奋
②
③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④
3•文段⑤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品味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1)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 举起手杖,
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2)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 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5•仔细阅读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 d mg 曦
2•①潇洒(或功底深、才华出众)②半夜备课,早起诵读③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④ 为学生拦车,请学生吃饭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 (1)“连忙” 一词,看出吴宓老师生怕学生出事,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意近 即可)(2)“急切”一词,表现了吴宓老师渴望走上讲台的迫切之情。(意近即可) 5•体现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作者用该句作为全文 的结尾,表达了他对吴宓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 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 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 .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 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 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 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 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
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 ()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
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 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 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 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 机会与他 pan( )谈,但看到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