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赤壁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对人生的思考。
2、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学习写景抒情的手法并运用。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体悟情感。探究自然水月描写的角度,学习写景抒情的手法并运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 自主 合作 探究 归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 配乐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而自然之景有的也融入到我们的精神生活,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郁达夫他把人生社会的悲凉寄于故都的秋景之中,朱自清那淡淡的喜悦与忧愁浮现于荷塘月色之上,而史铁生从地坛当中找到生的希望。今天,我们走进苏轼的《赤壁赋》,来学习自然之景和苏轼的完美融合。
二、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对人生的思考。
2、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学习写景抒情的手法并运用。
三、学习过程:
诵读是解读古诗文的一把金钥匙,下面我们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展示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在自由诵读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用一句话说明原因。
生回答,概括自己喜欢的理由,并相互评价修改。
第一段描写了景物,表现出作者喜悦的感情。第二段,承上启下,承上之乐,启下之愀然。第三段:回顾曹操,抒发人生无常短暂之悲。第四段,水月变与不变明理,抒发坦然旷达之情。
问题生成:对第二段“美人的理解”一到学生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第三段苏子愀然的原因,愀然源于箫声,箫声又依歌而和,关注歌词,探究根源。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文本内容,通过找段落,并简要概括原因,从而达到梳理文本,总体把握。)
2、在梳理中明确了情感的变化,学习任务二:品读,找出重点的语句进行品读,在品读语句的过程中体会他这个情感变化。
情感的变化是喜——悲——乐,那作者是怎么把他的情感传达出来的?快速找到重点语句来品味。
学生自主寻找,并读出情感,说出如此读原因
重点关注:写景之乐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悲情:学生自主品读,如:“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登句。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诵读,读好,读美,读出情感。引导学生总结诵读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昂扬,低沉等。真正走进文本,品读语句,体会情感的变化。熟读成诵)
3. 作者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他不只是直接来表达。还借助了?景。
全文中在写的景当中,最主要的意象应该是什么。
生:水和月。
学习任务三:研读,探究欣赏描写水月之景的角度,体会情景的融合。
1)探究水月文化: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师:历史上关于水月的文化丰富多彩,请同学诵读并分辨。
生读并讨论回答:像时间的流逝,亡国之痛,思乡,爱情。
2)探究欣赏一下本文描写水月的角度。作者是如何写水月的?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通过对水月的分析给我们描绘了个美景,水是辽阔的,无边无边无际,作者驾着船行于水上,心胸舒畅,心胸也随着江水阔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喜从心来。(板书:水月绘景)
3)除了第一自然段有写水月以外,我们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写水月,如果有那他是抓的水月的什么特点。(第三段由眼前月想到曹操,又以江水为阔大的背景,来写曹操和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无穷和长终写出了水无穷无尽,明月的永久长存。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也写了水,山水的永恒正好和而今安在哉?形成对比,江中自我又和曹操进行了对比,人生无常短暂之悲再次呈现。(板书:水月抒情)
4)生分析: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从水变得角度看,水是永远奔流。滔滔不绝。如同没有流去。月亮时盈时缺,但是没有增长的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又都是永恒的。还羡慕什么呢?从而超然旷达。
从水和月变和不变的角度再来看人,也就是说,那我们也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有什么羡慕他们的呢,开始由个悲走向豁达又从取和不取的角度看,我们完全可以享用大自然的一切。不单是传了情。而且明理。同学们你们看,苏轼对水月的解读而不同的。从不同的角度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从喜到悲再到旷达之乐。苏轼从自然水月中悟出了人生之理。苏轼这种面对困境依然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板书:水月明理
(设计说明:探究水月的不同特点,展现不一样情感,苏轼看问题的角度,和他的处世态度生谈启示:在生活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测试测量设备,前19大企业占据全球73%的市场份额(2024).docx
- 小小理财师学习.pptx VIP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复习课件.pptx VIP
- 课件: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遗传毒性.ppt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 《论文写作(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优质!)202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类)及答案.docx VIP
- 中式面点技艺:膨松面团制品制作技艺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妇女不孕症的辅助生殖技术.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