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附思路点拨与范文点评).docxVIP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附思路点拨与范文点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吗乍:待历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1:四月,佛罗伦萨,黄昏时候,我兴冲冲去米开朗琪罗广场。十年前,我曾从那 里俯瞰佛罗伦萨,当时很惊讶,怎么眼前的景象,和乌菲兹美术馆里那些四百年前的油画 上的一模一样?整座城市里,你看不到一幢现代的高楼!十年过去了,佛罗伦萨还是老样 子么?我走上坡顶,哈,居然还是老样子:太阳西斜,阿尔诺河面一片金光,河对面的城 市,错落着大片不规整的老式建筑,1463年建成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依然是最高的建筑。 材料2:四合院和胡同是北京的传统建筑,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建筑水平和建筑美学。 但是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许多代表历史文化风貌的四合院被拆除,一些明清建筑被拆 除或迁移。据香港《东方日报》刊载,北京的“老城区四合院已被拆掉了三分之一,胡同的 数量也从八十年代三千六百条减少到今天不足二千条。”“历史名城的北京将不复存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 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考生可以参考以下思路作文: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灵魂,我们在 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 珍视文化传统,留住城市文化余脉。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着不同于其 他城市的历史传统,在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没有深厚历史 文化积淀的城市,往往会有一种浅薄的、嚣张的文化气息。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珍视文化传统,留住城市的文化余脉,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的城市文化的重 要成分。 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历史古迹。历史越悠久、古建筑遗存越丰富,城市的形象越具有 魅力。这些文化遗存都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在进行城市建设时,我们不单单要崇 古求美,更应该将保护和再利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 佳作展示一 文化遗产——民族的记忆 口姚硕 随便在祖国大江南北走走,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高速公路从长城上飞快碾过,平遥 古城的部分墙体在风雨中坍塌,小桥流水的周庄充斥着商业味,连往日青砖青瓦的农舍也 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炊烟袅袅、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成了遥远的梦。难怪面对这些, 作家冯骥才再无法静下心来写作,他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她无处不在——融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镇,盘桓在名胜古 迹......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包围着长大,现在却做起了文化刽子手。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 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堤岸,孟姜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 了千年的厚重、繁华、屈辱、悲愤的文化遗产经历了坎坷的历史,将岁月的肃穆呈现给世 人。刀光剑影远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残酷厮杀结束了......一切都随着大江东去,但是 文化遗产留给我们历史曾经的面貌。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漫步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懂得了宽厚深沉; 当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天下的时候,天地便也豁然 开朗起来。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铸就了坚强、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 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奋斗的见证,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魂的载体。君不见, 每年都有无数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杯黄土;君不见,每年都有许多台 湾同胞回来拜祭先祖我们的文化遗产牵系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 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因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 若失去了我们的民族文化,21世纪的我们该往哪里去?珍爱中华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 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尊重,因为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纪录着我们独特的民族心 理。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当你读懂了它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 它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它们,晦暗的古老建筑都会重放光彩。难怪冯先 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把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拉回来,因为它是民族记忆的载体啊! 今天,我们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根。只有留住民族记忆的载体,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其生生不息、长远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因此,遵循人类文化的发展 规律,及时抢救濒危文化遗产,使人类创造的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文明成果能够千年流传, 这既是我们身为社会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儿女薪火相传的使命。 点评 内容:文章从民族性来谈文化遗产,不仅将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体现了出来,而且从 现实层面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具体阐释,可谓深刻。 表达: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下的功夫是显而易见的,分论点提炼得整

文档评论(0)

134****5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21233020001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