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 3.通过真题演练,总结诗歌修辞手法题答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真题演练,总结诗歌修辞手法题答题步骤,并学以致用提高解题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学们,谁能翻译一下这句话?(生译)对,这句话就是说“语言没有修饰,就不能流传”。这里的“文”就是文采、修辞。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中国古典诗词尤其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会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虽然,从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它并不是高频考点,但因为它对我们理解诗歌非常有帮助,加之我们本着全面复习的原则,所以还是要好好复习的。(板书课题) 明确目标(PPT展示目标,学生齐读) 三、任务一: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学生自主学习,限时3分钟阅读《步步为营》第160-161页的知识清单, 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因为已经是高三,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所以时间无需太长) 2.根据学情,重点讲解几种修辞手法。 PPT展示诗句,学生齐读,然后判断其所用的手法,并简单分析。 (1) 双关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语义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谐音双关 (2)通感(移觉)——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在黄鹤楼中听着玉笛声声,就好像看到了江城的五月梅花飘落,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用视觉写听觉。 举例:《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听觉写嗅觉。 比拟 ① 拟人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北宋·林逋《山园小梅》 ②拟物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把人当作物来写 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高尔基《海燕》)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把无形之物当作有形之物来写 借代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部分代整体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具体代替抽象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特征代替人或物 ※区分借代和借喻:借代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而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 注意:在使用借喻时,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例:“你看,那边走来了一根电线杆。”“电线杆”比喻又高又瘦的人。 3.常见修辞手法及效果小结。 PPT展示常见修辞手法及效果,学生快速自主阅读、记忆。 4.任务一达标。 4分钟时间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2分钟。第一组题目,七个小组依次展示,第二组题目采用抢答的方式展示。 第一组: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互文、借代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反问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6)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借喻) 第二组:判断修辞手法,活学活用知识。 (1)纪昀(jì yún)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 (2)李白《秋浦歌》)中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3)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借代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有钱、有权、有势的人的奢靡生活以而老百姓们所面对的严酷的生活环境和无助。 (4)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名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