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效果分析
一、设计朴实,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古文互动课。
本课的设计有精美的课件,教学设计层次清楚,环环相扣。首先,导入:贴近生活,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的,对古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是有一定积累的,特别是在视频故事的引导下,对课文译文及其故事情节,作者背景还是有相当的认知的。
二、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这同陶渊明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练习设计层层深入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次清楚。第一题是基础知识练习,意在巩固所学知识,后边的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9 桃花源记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品味作品语言,感受美好意境。
3.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探究世外桃源的现实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桃花源记》视频前半段。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叫《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位渔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片桃花林,桃花林尽头、溪水的源头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缝,石缝后面有什么呢?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时值东晋和南朝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使之壮志难酬。陶渊明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田。隆安四年(400年)时,加入桓玄幕。元兴三年(404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第二年八月,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役告诉他要束带鞠躬迎接,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即自离职去,在官仅八十多天。离任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因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直至年老以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421年)。他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如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剥削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他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互助解答。
2.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豁然开朗(huò)  俨然(yǎn)    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阡陌交通(qiān)  要(yāo)
还家(huán)  刘子骥(jì)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4.教师点拨。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2)古今异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②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③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④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
(3)一词多义
①舍:便舍船(离开)
屋舍俨然(房子)
②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③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记号)
④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捕鱼为业(作为)
⑤乃: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⑥遂:遂迷(竟然)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4)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
5.学生翻译全文。
目标导学三:找出线索,梳理文章情节
明确: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卖油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卖油翁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体育_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体育_蹲踞式跳远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A(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生物_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美术_《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五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高一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安顺市六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