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木中学 352 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
窦娥冤
主备人: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3)梳理课文结构
(4)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关汉卿,号,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
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
(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
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
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
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 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
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给加点字注音
罪愆()看觑()提防()蓦过隅头()无捱无靠()
孛老()秀闼()田畴()鳏寡孤独()燕侣莺俦()
()捻断()浣纱()红鸾天喜()前合后偃()
恓惶()讼庭()错勘()杳无音信()苌弘化碧()
盗跖()勒死()邹衍()古陌荒阡()亢旱三年()
缥缃()亲家()当垆卖酒()刽子手()
三、再读课文,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探究案】
一、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
突?)
二、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塑造这个形象有
什么意义?
三、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训练案】
1、最能体现课文主题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
A.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B.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D.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含冤。
2 .对文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A、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 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
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
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
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感
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 中吕] 朝天子 ?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 叫起离情, 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①“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②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4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题。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
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
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
必不杀也。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