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四.教学过程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歌体们,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1)送友人(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春夜洛城闻笛
(4)渡荆门送别
(5)上李邕
齐背后启发设问:以上诗歌都有个共同点,你能发现了吗?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2.?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教师强调字音,学生初步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从读音、停顿、音调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3.再读诗歌,品内容。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4.?细读诗歌,品味路有何难。学生自主探究,
(1).找出写“行路难”的句子,说说难在哪里?
(2).读一读:你是否读出了“难”的感觉?
学生答,教师点拨。5.?悟读诗歌——情有何变?
体会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组内交流--班级交流
苦闷-希望-迷茫-乐观
感情变化的原因:李白的求仕之路
6品读诗歌——感悟魅力
(1)一二两句,夸张。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5)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重点讲用典。?7.延展诗歌——学以致用
(1).李白知音知多少?
(2).学以致用露一手五.课堂小结这首诗我们要注意一句警句、两个比喻、三处用典、四句短句。????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运用了“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六.作业将诗歌改写成一段抒情散文(300字)七.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希望 自信
∕ ﹨ ∕
苦闷 失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但第一次接触《行路难》这种古体诗,真正理解起来并非易事。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没有生活经历,也要善于引导他们体会。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懂意思。深读在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读中释义,读中品味,从而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古诗文的方法。其中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提问、解说等活动一起进行的,朗读带动讲解,讲解促进朗读。从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对诗歌意象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古典文学的兴趣。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主要是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通过品读、批注和合作交流,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来说,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所提升。
通过朗诵指导,学生的朗诵水平有所提高,对于朗诵的积极性增强;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逐步加深;通过对诗歌鉴赏示例的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化学_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原子的构成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健康地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Full moon,Full feeling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体育_篮球运球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数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行路难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B 2 2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愚公移山》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愚公移山》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B(2a-2c)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B(2a-2c)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Section A 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话题整合课听说专练 Problems and Advic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