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VIP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1 1 资料与方法 2 2 结果 3 3 讨论 4 文2:涎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 7 1 资料与方法 7 2 结 果 8 3 讨 论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文1: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PC)合并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十分罕见,近20年来国内外仅有6例报道[16]。作者报道2例甲状腺原发性PC合并SCC,结合 文献 对其临床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作一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例1 女,66岁,发现右颈前肿块2年并进行性增大,无发热、吞咽困难、咳嗽等,曾在外院进行中药治疗,无明显效果。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右叶可触及约 cm× cm包块,质地硬,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甲状腺左叶未触及包块,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散在小片状影。术前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术中见肿块位于甲状腺右叶上极,大小约 cm× cm× cm,质地硬,表面不平,与胸骨甲状肌粘连,甲状腺左叶及峡部未见包块。例2 女,44岁,发现右颈部肿块3年入院。3年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无疼痛、发热、盗汗、咳嗽、咯血、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专科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约 cm× cm肿大淋巴结。颈部CT检查: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内方、颈动脉鞘前方软组织密度影,甲状腺右叶占位,颈部多枚淋巴结。术中见肿块位于甲状腺右叶上极,大小约 cm× cm,质地硬,甲状腺左叶未触及包块,行甲状腺右叶上极切除术。 1.2 方法收集上述2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用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所用抗体AE3、AE1、TTF1、TG、CK19、Ki67及p53均为Dako公司产品;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BER1Dig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用PBS液代替一抗及EBER1Dig探针作为阴性对照。 2 结果 肉眼观察例1送检组织为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切除标本,为灰红色结节状组织1枚,大小 cm× cm× cm,表面部分区域可见包膜,切面见一结节,大小 cm× cm× cm,实性,质地硬。结节切面部分区域呈灰红色,部分区域呈灰黄色,灰红色区域和灰黄色区域分界尚清。例2送检组织为甲状腺右叶上极切除标本,为灰红色不整形组织1枚,大小 cm× cm× cm,表面部分区域可见包膜,切面见一结节,大小 cm× cm× cm,结节切面灰白色,实性,质稍硬。 光镜检查镜下见2例标本内同时存在PC和SCC两种成分。PC区域见多量乳头,乳头分支较多,中央可见纤维结缔组织轴心和血管,表面被覆单层立方及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核较大,呈圆形及椭圆形,核膜清楚,核染色空淡,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有的可见小核仁,核分裂像未见。另见瘤细胞形成多量滤泡样结构,滤泡表面被覆上皮细胞形态与乳头表面被覆的上皮细胞形态相同,滤泡腔内含胶质。PC在肿块的边缘呈浸润性生长(图1) 图1 甲状腺乳头状癌 ×400(略) SCC呈中度分化,其边缘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多边形、圆形及梭形,胞质丰富,红染;细胞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染色较深,染色质粗,可见核仁,有较多核分裂像。瘤细胞排列呈巢状、条索状及斑片状,细胞间可见间桥(图2)。其中例1的两种癌成分紧密相邻,但分界较清,无相互移行过渡现象(图3);例2 SCC呈多发散在,与PC关系密切,两种癌成分有相互移行过渡现象,分界不清(图4)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染色见2例PC均表达AE3(+),AE1(++),TTF1 (+++),TG(+++),CK19(+++),Ki67(+),p53(-);SCC表达AE3(+++),AE1(+),TTF1 (+),TG(-),CK19(+++),Ki67(+++),p53( 图2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400(略) 图3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分界清楚 ×100(略) 图4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分界不清 ×100(略) 原位杂交2例PC及SCC均表达EB病毒(+),阳性定位均位于癌细胞核,胞质(-)。周围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均为(-)(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un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