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如果有不当或者不妥的地方,请您联系我修改文章或者删除文章,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如果有侵权的问题,请联系我沟通协调改正,非常感谢您! HIV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HIV 抵御力 HIV相当脆弱, 离开人体干燥数小时后即死亡, 在23~28℃室温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 不耐酸,pH降至6时,病毒滴度即大幅度下降,pH为3时,在10min内病毒滴度下降达4个对数; 对热敏感, 经过60℃3h或80℃30m 即灭活; 70% 酒精、1% 来苏儿、消毒大王均可速灭。 HIV 传输路径 1.血液接触传输:效率最高! 2.性接触传输 男传女:2/1000 女传男1/1000 3.母婴传输 关键在围产期发生,关键经过胎盘、胎儿经过产道时和产后母乳喂养时感染。25%(15%-60%) HIV感染 3个生物学特征 潜在性 与细胞核基因整合成染色体 一部分, 终生带毒并终生含有感染性。 繁殖性 攻击性 专门攻击对人体免疫系统至关关键 T4淋巴细胞和其她细胞。 影响HIV性传输 原因 1.HIV感染者 体液:血液、乳汁、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 2.性病可促进艾滋病传输: 梅毒、生殖器疱疹、软下疳 淋病、衣原体以及阴道毛滴 3.行为模式与HIV传输: 性伴数、性伴HIV感染情况、性交方法(肛交阴道交口交)是否使用避孕套等. HIV传输必需含有 三个条件 1.有足够数量 病毒从感染者身体排出; 2.排出 病毒经一定方法传输给她人; 3.足量 病毒能经过接触者 破损 皮肤、粘膜等进入体内。 HIV感染建立 过程 病毒经粘膜或皮肤破损进入体内; 感染黏膜或皮肤层树突状细胞; 病毒于二十四小时内在树突状细胞繁殖; 病毒于24-28小时抵达局部淋巴结; 病毒于5天内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每个感染细胞可产生5000个病毒颗粒, 每人天天可产生1010病毒; 如无诊疗, 外周血病毒载量连续升高, 随病程发展。 多种行为感染HIV危险性 危险性非常高者: ★输入被HIV污染 血液或血液制品 ★共用被污染 注射器 ★与HIV感染者性交且未使用避孕套 ★未使用避孕套 肛交 多种行为感染HIV危险性 危险性高者: ★破损皮肤部分暴露于被HIV污染 血液 ★未使用避孕套 阴道性交 ★母乳喂养(母亲已感染HIV) 危险性中等者: ★针头刺破 ★破损皮肤轻粘污染血 多种行为感染HIV危险性 感染性非常低: ★使用避孕套 性交 ★口交(无溃疡或伤口) 感染性很低: ★深吻 ★完整皮肤暴露于被HIV污染 血液 多种行为感染HIV危险性 无感染HIV危险: ★相互忠贞 单一性关系 ★握手或拥抱HIV感染者 ★禁欲者 正常人感染HIV 可能路径 1 未正确使用安全套性交 2 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或经检测后不合格 血液及血液制品。 3 使用未经严格消毒 医疗器具: 针灸针、注射器、外科手术 4 刀以及其她易刺破或擦伤皮肤 器具:与她人共用未消毒 剃须刀、牙刷或刮脸、穿耳、纹眉、纹身等。 正常人感染HIV 可能路径 5 器官移植、人工受精; 6 运动中碰撞或搏斗造成双方皮肤损伤及流血。 总而言之,任何未经严格消毒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血液接触 针头、注射器和刀片, 假如被你使用或接触了你 血液能够使你感染艾滋病病毒。 日常生活接触不传输HIV 1、通常 身体接触:握手,拥抱 2、社交式接吻; 3、同吃同饮; 4、共用厕所和浴室; 5、共用床单、衣被; 6、使用共同 办公用具、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 7、上同一所学校。8、蚊子叮咬 蚊虫叮咬不会传输HIV HIV不能在蚊子一类 昆虫体内存活或繁殖,所以不能经过生物性 方法传输。 嘴上残留 血液0.00004ml, 要反复叮咬2800次后, 才能达成0.112ml引发HIV感染。蚊子 生理特点是吸饱血待完全消化(3d)后才会再叮人吸血。所以不能经过机械性 传输方法传输. 控制艾滋病 三个关键 第一是预防, 第二是预防, 第三还是预防! 预防艾滋病最好 疫苗:宣传教育 艾滋病 预防标准 标准 预防为主,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监测, 综合治理。 目标 降低发病, 控制流行, 努力争取保持低发水平。 艾滋病 预防标准 个人预防,周围人预防,共同预防. 1.预防性传: 安全性行为 2.预防血传: 安全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