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外国诗两首 夜》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外国诗两首 夜》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诗两首 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诗歌,感受意境美和语言美。 2指导学生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3培养生活情趣,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教学重、难点: 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题目是《夜》。夜是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夜是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里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夜里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古诗名句?同学们的积累很丰富。中国古诗词中有太多描写夜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请齐读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ppt 1 熟读诗歌。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三、朗读 1、教师范读(配乐) 师:老师先朗读一遍,请同学认真听记,注意节奏停顿,语速语调。 《夜》——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师:在叶赛宁的笔下,这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请同学们用和缓的语速,轻柔的语调自由朗读。 2、学生朗读 ppt朗读要求:字正腔圆,把握节奏,语速和缓,语调轻柔。 师:下面有请同学朗读。《夜》共四小节,请四位同学展示朗读(每人一节)。 (教师评价:字正腔圆,情绪饱满,男声低沉,和缓熨帖) 四、赏析诗歌 (一)意象组合 描绘诗景 1、师:诗人具体描写了夜里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出来。PPT 生1第一节:河水悄悄,松林幽暗不再喧响,夜莺沉寂,秧鸡不嚷。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 生2第二节:溪水轻唱,明月洒光辉,在夜的寂静之中,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生3第三节:大河星点,小溪波漾。原野浸水,青草闪光。 师:景物经过诗人的主观创作,(客观景物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就形成了诗歌中的意象。诗人把这些意象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组合在一起,这就是意象组合法。这些意象在组合时,有什么规律和原则呢?通过视频一起来学习。 2、意象组合 描绘诗景(ppt画外音) 一、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这句就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动静结合,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二、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虚实”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与现实。实景是现实客观景物,虚景联想想像而虚拟的景物。“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虚实结合能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视听结合 有声有色 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诗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眼前看到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耳边听到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绘声绘色,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师:意象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这里先仅讲这几种。 3、师:叶赛宁《夜》中的意象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ppt 生:静态 动态; 现实 联想; 视觉 听觉 ①青松如盖,皓月当空,是静景描写;溪水流淌,淙淙有声,轻轻歌唱,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青草闪着银色光芒,这是动景描写。有静有动,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②溪水歌唱,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从听觉、视觉方面描写了月光里景色的美妙,让人身临其境。 ③夜莺、秧鸡几句让我们由现实夜的静谧联想到白天松林里的热闹场面,用白天的喧闹反衬了夜的静谧,丰富了画面内容。 师明确并板书 师小结:诗人把夜里的这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营造了宁静、美丽、柔和的氛围。 (二)融情于景 感悟诗情 师:请大家齐读这首诗,将自己置身于宁静的夜色中,仔细体会诗人的心境,和诗人来一次心灵的共鸣吧。 生:齐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