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同感修辞手法。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欣赏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
导入: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欣赏并理解朱自清心中的“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任务一:寻找朱自清笔下的“桃花源”。
活动1:文中第三段作者说,“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根据课文第四、五、六三段回答。采用“物象+叠词”的形式罗列。
明确:荷叶田田、荷香缕缕、流水脉脉、月色溶溶、青雾薄薄、层云淡淡、杨柳重重、树色阴阴、远山隐隐
朦胧、美好的现实荷塘世界
活动2:文中第三段作者说,“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另一个世界”是否就是指“一个朦胧而美好的现实荷塘世界”?结合课文看,作者还构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明确:诗词里的荷塘世界,热闹、风流、嬉游、采莲、传情
任务二:体会作者构建荷塘的目的。
活动1:圈画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何构建一实一虚两个荷塘世界?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
明确:摆脱“不宁静”,寻求心灵的宁静。
活动2:结合文本信息,推测作者到底为何“不宁静”。
明确:从文本信息看,这“不宁静”最大的可能是“不自由”。从文中两次写到妻子,则表明妻子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理解,而表达出作者的孤独之感,无人能懂的苦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以“一实一虚两个荷塘世界”反衬现实生活的世界精神是不自由的,充满了苦闷和孤独。(也可知人论世)
活动3:作者最终是否得到解脱,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明确:从以上句子看,解脱、自由是短暂的,最后终归回到现实的生活世界,无法摆脱。
任务三:赏荷塘之景
活动:自由朗读文章第四、五、六段,从修辞、炼字、句式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就其中的一段进行赏析。
示例:第四段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修辞手法。(赏析略)
第四段最大的特色是使用叠词。(赏析略)
示例:第五段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动词。(赏析略)
第五段最大的特色是整散句结合。(赏析略)
示例:第六段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叠词。(赏析略)
小结:景物具有和谐之美。
叠词的效果: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重叠音节能增强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使文字产生一种韵味的变化,变得更有节奏,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
通感的效果: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协调。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温暖的红色”和“清冷的蓝色”,仿佛视觉和触觉相通,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仿佛触觉和听觉相通。
整散句结合效果: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例如排比、对偶等,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从语言效果上看,可以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
丰富动词使用效果:泻、浮、洗、笼、照、落、画等动词的使用,化静为动,动静相宜,画面和谐。
任务四:赏作者情感之“中和”。和谐之美,亦可谓“中和之美”。《中庸》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感抒发是人的本性的正常流露,但又必须“中节”,受到一定节制,符合理性规范。这就是说,中和之情不能过分剧烈,不能愤激狂放。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不急不躁,情绪静稳。
活动1:再读荷塘月色之景,注意第四、五、六三段中的转折句,审作者情感的浓烈。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明确:面对荷塘月色,作者的喜悦之情始终是淡淡的。
活动2:结合文本,再审作者内心“不宁静”的情感,体会其表达“不宁静”的方式。
直接表达: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就业与择业.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扮靓作文的语言,让笔下绽放出美丽的花朵.docx
- 《修辞立其诚》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docx
- 《沁园春•长沙》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docx
-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讲述好中国故事,为祖国争光,让北京冬奥会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doc
- 高考语文诗歌备考: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规律探析.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反转新闻.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考场作文如何巧妙叙事.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破解任务指令,确保切合题意的立意.docx
最近下载
- 水泥厂余热锅炉调试报告.pdf VIP
- 2024-2025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秋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docx
- 我眼中的中国平安.docx VIP
- 公路工程沥青新旧试验规程差异对比解读-JTG 3410-2025.pdf VIP
- 《气体传感器简介》课件.pptx VIP
- 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提纲(试行).doc VIP
- 粘贴钢板加固施工方案.docx VIP
- 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5).docx VIP
- Fisher阀门结构与维护.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