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沁园春•长沙》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诵读,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结构,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毛泽东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2.诗词的界定。 三、教学难点 品味本诗活泼灵动的意象。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句?和学生一起回忆。例如: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以上都是写秋天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和秋天有关的词,一起来看《沁园春?长沙》。 (二)词的界定 (1)词,是我国传统_诗歌_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兴于_宋_,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也称作“乐府”“__长短句__”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流派有_豪放派_和_婉约派_。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三)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长沙——题目 (四)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五)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秘密到长沙。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六)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弄懂下列字词 百舸( gě )     大船 寥廓(liáo kuò)  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zhēng róng)  不平凡,不寻常 苍茫(cāng máng)  旷远迷茫 恰同学少年(qià) 正当,正值 挥斥方遒(huī chì qiú) 奔放 强劲有力   浪遏飞舟(è)     阻止 2.理清文意 采用问答的形式帮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 1.“看”字引领了哪些内容?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上阙写景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远近相间: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是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 (2)俯仰交错: “鹰击长空”是仰视, “鱼翔浅底”是俯视; (3)动静结合: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景,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 3. 上阙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补充:意象与意境 明确:运用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营造了一个雄伟壮阔、高远的意境,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绪,昂扬奋发的情感。 4. 找一找上阙富有表现力的字: 万 → 山之多; 遍 → 红之广; 层 → 林之密; 尽 → 染之透; 漫 → 水之盛; 透 → 水之清; 争 → 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击 → 飞之矫健; 翔 → 游之轻快; 竞 →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上阙小结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6. 下阙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请你找找有没有领字?围绕“同学少年”,展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明确:用一个“忆”字把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写他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文章,抨击黑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