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空气动力学翼型压强分布测量与气动特性分析实验内容报告.docx

空气动力学翼型压强分布测量与气动特性分析实验内容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5 - 《空气动力学》课程实验 翼型测压与气动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小组成员: 专 业: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测定物体表面压强分布的方法,用多管压力计测出水柱高度,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出翼型表面压强分布。 2 测定给定迎角下,翼型上的压强分布,并用坐标法绘出翼型的压强系数分布图。 3 采用积分法计算翼型升力系数,并绘制不同攻角下的升力曲线。 掌握实验段风速与电流频率的校核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风洞:低速吸气式二元风洞。实验段为矩形截面,高0.3米,宽0.3米。实验风速。实验段右侧壁面的静压孔可测量实验段气流静压,实验段气流的总压为实验室的大气压。 表2.1 来流速度与电流频率的对应(参考) 频率(Hz)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来流速度 (m/s) 7.303 9.703 12.671 15.101 17.720 20.484 22.642 25.060 表2.2 翼型测压点分布表 上表面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X 0 2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 45 50 60 70 80 90 100 105 110 115 下表面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 1.5 5 8 12.5 17.5 22.5 27.5 32.5 42.5 47.5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X 56.5 66 77.5 87.5 98 104 108.5 112.8 116.8 实验模型:NACA0012翼型,弦长0.12米,展长0.09米,安装于风洞两侧壁间。模型表面开测压孔,前缘孔编号为0,上下翼面的其它孔的编号从前到后,依次为1、2、3 ……。(如表-2所示) 多管压力计:压力计斜度,压力计标定系数。压力计左端第一测压管通大气,为总压管,其液柱长度为;左端第二测压管接风洞收缩段前的风洞入口侧壁静压孔,其液柱长度为;左端第三、四、五测压管接实验段右侧壁面的三个测压孔,取其液柱长度平均值为。其余测压管分成两组,分别与上下翼面测压孔一一对应连接,并有编号,其液柱长度为。这两组测压管间留一空管通大气,起分隔提示作用。 三、实验原理 测定物体表面压强分布的意义如下:首先,根据表面压强分布,可以知道物体表面上各部分的载荷分布,这是强度设计的基本数据;其次,根据表面压强分布,可以了解气流绕过物体时的物理特性,如何判断激波,分离点位置等。在某些风洞中(例如在二维风洞中,模型紧夹在两壁间,不便于装置天平),全靠压强分布来间接推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升力或力矩。 测定压强分布的模型构造如下:在物体表面上各测点垂直钻一小孔,小孔底与埋置在模型内部的细金属管相通,小管的一端伸出物体外(见图1),然后再通过细橡皮管与多管压力计上各支管相接,各测压孔与多管压力计上各支管都编有号码,于是根据各支管内的液面升降高度,立刻就可判断出各测点的压强分布。多管压力计的原理与普通压力计相同,都是基于连通器原理,只是把多个管子装在同一架子上而已,这样就可同时观察多点的压强分布情况,为了提高量度的准确性,排管架的倾斜度可任意改变。 图3.1 接多管压力计上各相应支管 图3.2 实验安装示意图 实验段风速固定、迎角不变时,根据连通器原理可知,翼面上第i点的当地静压与实验段的静压关系为: 即 (1) 实验段的气流静压与大气压(即总压)关系为: 根据伯努利方程,则实验段的气流动压为: (2) 同理,风洞入口段收缩管前的气流动压为: (3) 、分别为空气密度和压力计工作液(水)密度。 于是,翼面上第i点的压强系数为 (4) 翼型在给定迎角下的升力由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升力系数的值即从翼型前缘到后缘对压力系数进行积分得到的: 其中,为翼型下表面的压力系数,为翼型上表面的压力系数,为翼型的平均气动弦长。 四、实验步骤 记录实验室的大气参数、压力计工作液(水))密度: eq \o\ac(○,1)气温:; eq \o\ac(○,2)海拔:; eq \o\ac(○,3)工作液(水)密度:;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