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页共 NUMPAGES 1 页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能力试卷(八)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总共15题,共45分)1.在中国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进行归类。下列学生整理的诗句中,所含有的意象与其他三项诗句中所含意象不属于同一种意象的是( )。(1分)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B夜人翠烟啼,画寻芳树飞(范仲淹《越上闻子规》) C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2.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白发三千丈”一句所运用的夸张修辞手法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修辞手法的作用,拟找出类似句子举一反三。下列适合的是( )。(1分) A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下议论文。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1分) A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季羡林《希望在你们身上》 C陶行知《创造宣言》 D严文井《永久的生命》4.学习完《皇帝的新装》,某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童话故事会。每小组选一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小组成员帮助他(她)选好童话故事,并帮他(她)准备,听他(她)给本组同学讲,大家听后再给他(她)以具体的指导。然后各小组的代表再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评委人,事先宣布评分标准。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1分) A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B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C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D能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5.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学完了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老师现在给大家留一份作业自助餐,你可以选做其中的一项。①作业一:作者在肖像描写时重点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请大家阅读鲁迅的《祝福》,鲁迅在描写祥林嫂的外貌时也着重写了祥林嫂的眼睛,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写眼睛,两位作者在写眼睛的时候有什么异同,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与其他同学分享。②作业二:大家回去之后写一写课后的词语,并且挑选其中的五个词语进行造句。③作业三:请大家以“我最崇拜的人”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1分) A这三项作业共同体现了读、写、说的有机结合 B这三道题的设计难度相当 C这三道题都旨在人物描写的学习和应用 D这三道题都与文章的内容没有关系6.教师组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活动,要求学生阅读与读书相关的文章。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1分) A培根《谈读书》 B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 C马南邨《不求甚解》 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7.教授完《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准备推荐一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来加深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1分) A《丑小鸭》 B《灰姑娘》 C《红舞鞋》 D《卖火柴的小女孩》8.阅读《陈涉世家》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有这样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生:(齐答,有的笑)反抗。
师:不知道笑的同学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吗?
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
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不过,说出这句话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
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不在别人,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导入贴合文意,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B通过恰当的导入,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中 C由历史规律发散开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修养,发展发散思维 D导入花费时间较长,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