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训练 .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下列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丞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自春色”“空好音”中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茸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民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4.杜甫一生写过多首有关诸葛亮的诗,有人认为他写诸葛亮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寄寓着自己的感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C(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并非“东汉”与“蜀汉”。) 2.B (由近及远,写草绿莺啼美景又有谁来观瞻和欣赏呢?此句主旨是写诗人的感叹) 3.“诗眼”分别是“自”和“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和“空”字,便凄凉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这流露和表现了诗人伤感叹惋的情感。 4.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借古讽今)、咏人与写己(借古喻人)有机结合起来。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使这首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解析: “起联”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 “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鹂”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感受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练、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尾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 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 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 《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 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 . 《书愤》的题意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 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 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 .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1. D 2.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