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风的中医诊治及中医特色疗法.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如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则舌体卷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有寒湿痰浊之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等。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4.辨病期 根据病程长短,分为三期: ·急性期:发病后二周以内,中脏腑可至一个月; ·恢复期: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急性期: 中经络: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 中脏腑:闭证——息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 脱证——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之证——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息风,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2.风阳上扰证 3.阴虚风动证 (二)中脏腑 1.闭证 (1)痰热腑实证(2)痰火瘀闭证(3)痰浊瘀闭证 2.脱证(阴竭阳亡)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2.气虚络瘀证 3.肝肾亏虚证 【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言语謇涩。 兼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 【辨证论治】 常用药: 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 天麻、全蝎——息风通络; 当归、白芍、鸡血藤、稀莶草——养血祛风。 加减法: 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 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2.风阳上扰证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言语謇涩。 兼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辨证论治】 (一)中经络 常用药: 天麻、钩藤——平肝息风; 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 桑叶、菊花——清肝泄热; 黄芩、山栀——清肝泻火; 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 加减法: 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皮、胆星、郁金; 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熄风; 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辨证论治】 3.阴虚风动证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言语謇涩。 兼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慨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息风汤加减。 【辨证论治】 (一)中经络 常用药: 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滋阴柔肝息风; 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 牛膝、当归——活血化瘀,且引血下行; 天麻,钩藤——平肝息风。 加减法: 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 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辨证论治】 1.闭证 (1)痰热腑实证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兼见: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 【辨证论治】 (二)中脏腑 常用药: 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 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 桃仁、赤芍、丹皮——凉血化瘀; 牛膝——引气血下行。 加减法: 头痛,眩晕严重: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 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辨证论治】 1.闭证 (2)痰火瘀闭证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 【辨证论治】 (二)中脏腑 常用药: 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平肝息风; 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清热化痰; 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加减法: 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可服竹沥水、猴枣散以豁痰镇惊; 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脉弦劲有力: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 代赭石、磁石等清肝镇摄之品; 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加生大黄,元明粉、

文档评论(0)

胖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