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3 页 共 NUMPAGES 5 页
背 影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二、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三、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关键语段,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了解朴实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篇。而我们在享受母爱、讴歌母爱的同时,忽略了多少父亲的爱?其实父亲一直在我们身后,无怨无悔地延伸着他庇佑下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保护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父亲,认识父亲那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二、重点字词:(见语文书上注音及词语注释):
差使 交卸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奔丧 狼藉 簌簌 赋闲 嘱咐 妥贴
踌躇 迂 马褂 蹒跚 拭 搀
颓唐 琐屑 箸
三、作者、写作背景介绍: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有散文集《背影》、《伦敦杂记》、诗文集《踪迹》,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春》。
《背影》是叙事散文,写于1927-1928年间,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作者20岁时,正是作者在北京求学阶段,即1918年间,当时作者是北大哲学系的学生。写此文时,作者是清华大学教授。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四、课文总体感知:
1、阅读并复述课文内容(抓要点、讲清过程、注意感情)
默读课文,注意时间(“我”在北京求学阶段)、地点(主要事件发生在车站)、人物(父亲和我,旅馆以及火车上的茶房)、事件(祖母死了,奔丧后我离开南京去北京求学,父亲从不送到亲自送我去车站,再到为我过铁道买桔子……)、结果(父亲的背影引起我的哀伤之情)等,简要复述课文。
2、也可以先试着归纳每一小节的内容:(可略)
§1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
§2 祖母死了,我到徐州打算跟父亲奔丧回家。
§3 丧事完毕,父亲要去南京谋事,我要回北京读书,父子同行。
§4 父亲决定亲自送我过江上车。
§5 父亲送我上车并细细叮嘱。
§6 父亲给我去买橘子,我看见他的背影不禁流下眼泪。
§7 我读父亲的来信,思念父亲。
3、找出文章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4、分段及段意(见书,可略讲)
第二课时
五、品味赏析课文:
1、本文出现了几次背影? 哪几处详写?哪几处略写?为何有详略?
分别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什么中心?
4次写背影 写法及作用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1) 虚写 略写 点题
作用:突出思念之情,起点题作用。
父子深情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6) 实写 详写 不仅写形,而且写情
作用:以买橘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
表达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使儿子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6) 实写 稍详 也是形、情相融
作用:是第二次背影的延续再现,起强化印象的作用,渲染了依依惜别的气氛。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7) 虚写 略写 与开头呼应,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作用:与开头的背影相呼应,表达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感激、依恋之情。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的主题。
可略去
[小结]:“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每次写背影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感悟),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