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夫民之大事在农, 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 民之蕃庶于是乎生, 事之供给于是乎在, 和协辑睦于是乎兴, 财用蕃殖于是乎始, 敦庞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 《尚书?吕刑》:“稷降播种,农殖嘉谷”。 后稷,“后”字甲骨文写作“育” 古代的农耕画面与古人的思维方式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瓜田李下、桑间濮上、采莲南塘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黄河流域(四五千年前)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屈家岭文化) 钱塘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中下游流域 (江南) 东南沿海 农业政策 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李悝的“尽地力之教” 商鞅的“耕战”之术 秦汉之后的“重农固本”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 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与文化个性 逐水草 迁徙 长期对垒 汉朝与匈奴 唐朝与吐蕃 宋朝与辽、金、蒙古 明朝与后金(清)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 王昌龄 中原农耕人的被动防御性(相对而言) 经济上的互补 互市与和谈 “被征服者同化”的命运 3、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村社经济 乡族经济 乡族组织和宗法观念 另有分封制度(如明代藩王勋戚经济) 包容着手工业、商业等多种经济成份;使自身保持着一定的简单再生产能力,从而维系着农耕文化的长流不息。(P29) 棉花、桑蚕等经济作物 内敛型的海洋贸易(不是主要成分)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 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一、土地所有制是农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 1、远古时代:氏族共有; 2、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井田制 、集体耕作、铜石并用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3、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争地战争 土地买卖(土地兼并) 男耕女织(以织助耕,以工助耕,以商助耕,多种经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 男耕女织 老婆孩子热炕头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4、唐宋以后,契约制的租佃关系的出现使农民对于土地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社会生产日益多样化,出现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相结合的多元经济结构。 二、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发达较早。 商品交换作为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出现,其方式为“以物易物、出卖剩余农产品”等; 具有对农耕经济的依附性,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 重农抑商的观念,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其呈波浪式前进; 地主、商人、官僚三位一体 三、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至公元16世纪前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农业:形成富有东方特色的农业科学:铁具的使用、复种技术;蚕桑、茶叶等; 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商品货币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纸币的使用是对世界货币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览表 行业 朝代 成就 世界地位 青 铜 冶 炼 夏 青铜冶炼开始 商 青铜铸造技艺臻于成熟 技艺规模居于上古世界前列 西 周 湖北大冶铜绿上古铜矿 数量多,种类齐备,技艺精湛 古代冶炼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行业 朝代 成就 世界地位 冶 铁 业 春秋战国 冶炼生铁和块炼钢 (木炭) 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汉代 炒钢和铸铁脱碳钢 (用煤做燃料) 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南北朝 灌钢法 产量质量世界第一 北宋 普遍使用煤冶铁 南宋 用焦炭冶铁 比欧洲早800年 明朝 焦炭冶铁流行 行业 朝代 成就 世界地位 丝 织 业 上古 养蚕缫丝 西周 丝织工艺发展,丝织品外销 西汉 提花机完善定型 唐宋 缂丝技术出现与风行 比欧洲早1000多年 棉 织 业 东汉 有棉织业(新疆种棉花) 宋末明初 棉花种植向内地传播 元 黄道婆推广改进棉纺织技术 元明 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后期 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行业 朝代 成就 陶 瓷 业 原始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