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中的词及其价值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中的词及其价值 1
一、“意义”的意义 2
二、语言游戏 4
三、语言游戏中的词 5
四、语言游戏中词的意义 7
五、语言游戏的意义 9
六、语言游戏与语言哲学 10
文2: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的实践意义外语教学 12
一、语言游戏的意义与重要性 12
二、如何遵守语言游戏的规则 14
三、语言游戏说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14
四、总结 15
参考文摘引言: 16
原创性声明(模板) 16
文章致谢(模板) 17
正文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中的词及其价值
文1: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中的词及其价值
Abstract: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word “meaning”is of various meanings in philosophy, Ludwig Wittgetein presented the concept language-game in his so-called latter concept language-game affords, on the one hand, support to survey clearly the meanings of such elemental words as“five”, “red” the other hand, source to clear up the question“what does it mean by the word five?”Frankly speaking, regardless of the modern logic which viewed its object as formal language and the modern linguistics which viewed its object as the language itself, language-game has rebuilt such questio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the world, and afforded a proper way to arguments in developing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s Wittgetein given the meanings of the concept“meaning”in his latter philosophy。
Keyword: language-game; words; meaning; philosophy of language;
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最为人知的概念之一。围绕语言游戏的定义、界限及作用, 学界展开过多种多样的争论, 这些争论丰富了这一概念的理论生命。近年, 李国山从维特根斯坦批判其前期图像论的角度, 重新论述了语言游戏的哲学意义[1]。陈嘉映另辟蹊径, 将话语层面的语言游戏与语词层面的语义条件对照起来理解[2]。这种理解都为重新解读语言游戏提供了新方向。不过, 就语言游戏概念本身而言, 它首先有一相当确定的上下文。参照《哲学研究》文本, 维特根斯坦更多地将语言游戏同澄清哲学上意义概念的多重意义相联系, 这也应是维氏发展语言游戏概念的初衷。
一、“意义”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哲学前后期分野鲜明。前期维特根斯坦循着弗雷格、罗素一派路数追求一种基于理想语言并以确定性与简单性为旨归的语言哲学研究模式, “后期维特根斯坦彻底改变了他的语言批判策略。此时, 他不再像前期那样试图借助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澄清命题之意义, 进而揭示语言、思想与世界的本质, 而是将目光转向语言的实际用法”[1]。参照语言的实际用法借以分析哲学概念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一大特色, 而哲学史上流传下来的意义概念则一度聚焦维特根斯坦的分析目光。在1933至1934年间流传出来的《蓝皮书》中, 维特根斯坦写到:“什么是一个词的意义?”但就这一问题, 维氏转而提示, “首先问‘什么是对意义的解释?’有两点益处。某种意义上, 你把‘什么是意义’这个问题带回地面。因为, 为了理解‘意义’的意义, 你当然也应该理解‘意义的解释’的意义。……研究一番‘意义的解释’这个表达式的语法, 将会教给你‘意义’这个词的语法, 并帮你祛除那种四处寻找可以称为‘意义’的东西的诱惑”[3]85。而在其后期代表作《哲学研究》中的“意义即使用”便是这一研究的初步成果, “在使用‘意义’一词的一大类情况下———尽管不是在所有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