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ocVIP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 一、打破两性刻板印象的女性形象 2 二、男权世界下自我毁灭的女性形象 4 三、争取主导地位的女性形象 5 文2:巴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7 一、 巴金的女性观 7 (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关注 7 (二)对女性权利的张扬和女性解放的冷静 8 二、 巴金笔下女性崇拜的意义 9 三、 结语 9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1: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主义电影(Feminist Film)指的并不仅仅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电影作品,而是指具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诞生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特色,关注女性的生存现状,诉说女性的理念与自我意识的电影。[1]在世界百年的电影史上,这些带有女性主义(Feminism)色彩的电影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女权运动发展也有同样漫长的历史,走过了一条从男性眼中的“他者”到发现自我存在的道路。女性在银幕上的地位,电影中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这样的变化。在当代,女权运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电影也需要继续为女性“代言”。无论是就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还是就电影的制作和研究而言,西方相对于东方都走在前列,因此,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纳和分析,无论是对于我国女性构建女性的独立意识,继续摆脱男权话语的束缚,抑或是对我国导演以具有艺术内涵的电影来表现对女性的人文关怀,都是极有必要的。 一、打破两性刻板印象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者认为,基于原本就不公正的性别立场,男性已经形成了一种对两性关系不正确的认识,这种偏见甚至也影响到了很大一部分女性,使得她们认同了这样的偏见,甘于为这种偏见所束缚,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多个领域女性被剥夺了参与其中的权利。[2]而电影中也反映了这样的批判性思考,并且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等内容,认为应该重新挖掘女性在多年的歪曲背后的真正面目。 如在带有歌舞片意味的英国电影《探戈课》(The Tango Lesson,1997)中,曾经是专业舞蹈演员的导演莎莉·波特(Sally Potter)自编自导自演,全片都渗透了她的女性意识。波特本人的创作历来以关注两性关系而著称,其成名作便是改编自弗尼吉亚·伍尔夫同名作品的《奥兰多》(Orlando,1992)。而《探戈课》,已经显示出了波特在对女性主义的理解上仍然是遵循了伍尔夫的理论,即完美的两性关系旨在追求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并且伍尔夫曾经指出人应该认识到自己“雌雄同体”的身份,人实际上是可以具有双性气质的,不应该根据外表和器官将人类简单地分为男性与女性两种对立的性别。这一点在《探戈课》中也有所体现。在影片的开始,波特就给观众展示了自己的房间,整个房间几乎全由黑白两种单调的色彩组成,桌子、墙壁是白色的,而钢琴和椅子是黑色的。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颜色使得整个房间的布置看上去十分理性且简洁。随后波特对自己的房间开展了装修,即使是在装修最忙乱的时候,房间中物品的陈设也依然保持了最大限度的简洁有序。波特在这样的环境中冷峻、专注地考虑有关剧本的问题,肢体语言以及衬衫西裤和高跟鞋的着装都显示出她沉着且富有智慧。人与环境都呈现出一种冷静感。 在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中(包括一部分社会文化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往往认为女性是感性的,其行为往往受丰富的感情与多变的情绪所控制,因此女性具有盲目、冲动、胆小、多愁善感等弱点。而莎莉·波特则在这部电影中回击质疑的偏见,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波特并非全然否定女性身上具有这样的区别,也并不回避人类心理上的性别差异。如电影中的波特在撩人的探戈舞曲中迷失了自己,在行云流水的舞步中释放着自己的感情,甚至因为舞蹈中太过追求舞步的自由而遭到了舞伴的训斥,这种感性的一面与之前理智、冷静的一面是共存的。而在男性身上,也同样有感性、随意的一面。同样是以房间的陈设为例,男主人公犹太裔阿根廷人帕布罗的房间则堆满纸箱,混乱无序,这固然有帕布罗刚刚搬进来的缘故,但因为男性在生活细节上的随性,缺少计划,这种混乱显然是将持续下去的。而在着装上,帕布罗的衣服也以休闲服或睡衣为主,显得随意而散漫,毫无波特的干练之感。这样的对比无疑是在告诉观众,所谓的理性、有条理、干净利落等并非男人的专利,正如随意、任性也不是女人的标签。波特的这种视觉上的对比正如她在片尾所唱的“你是我,我是你,两人合一,一人即是两人”一样,都是体现了一种对两性区别的消解,让观众打破自己对两性关系、两性区别的思维定势,达到男女之间的坦诚相待。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