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姻文化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论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姻文化 1
一、敦煌地区的婚礼仪式 2
二、敦煌的婚姻制度 4
3僧婢 买察 会友 灰奴 5
4户张愿通 妻定女 弟再昌 妻胜子 男富兴 会兴 5
5会友 女存子 5
11存定 定兴 前妻员脾 5
12户赵愿德 弟愿海 5
三、敦煌地区的离婚现象 6
21别。忽有不照验约,倚巷曲街,点眼弄眉,思 6
22寻旧事,便招解脱之罪。为留后凭,谨立。 6
4.离婚后丈夫对妻子还有一定的赡养义务。 7
文2: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唐代舞蹈研究 7
一、揭开神秘的面纱—走进莫高窟 7
二、飞天的由来 8
三、中国唐代的飞天艺术 8
四、敦煌壁画上的唐代乐舞 9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浅论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姻文化
文1:浅论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姻文化
古代的敦煌有着前卫开放的伦理文化,到了唐代受到中原传统“礼乐”文化的影响,形成富有特色的婚俗文化。20世纪初发现的敦煌石窟中的大量壁画、雕塑、典籍和其它资料,都反映出唐朝婚俗文化十分丰富,并且带有西域胡人习俗,因而与中原地区不尽相同。
一、敦煌地区的婚礼仪式
敦煌的婚礼仪式,据“婚事程式”记载,有:通婚书、答婚书、女家受函仪、成礼夜祭先灵。女家铺设帐仪、同牢盘合卺杯、贺慰家父母语等,这些基本沿袭周代的“六礼”之说。谭蝉雪在其《敦煌婚姻文化》一书中详细论证了卷为“初唐旧礼”。大体来说,敦煌民间婚礼仪式分为两大阶段,即订婚和成婚。
①订婚
首先,先由男家发出通婚书,有一定的格式,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其一是对女方家长的致意问候,这是出于礼节性的客套;其二是另有一“别纸”,这才是正式提出婚事。例如《张敖书仪》有关《通婚书》的记载是这样的:
厶(某)顿首顿首!姻叙既久,倾瞩良深……厶(某)郡、姓名顿首顿首!
别纸厶(某)白第几男……谨因媒人厶(某)氏厶(某)乙,敢以礼请,脱若不遣,伫听嘉命。厶(某)白。
女家在收到通婚书后,如同意则回以“答婚书”。根据赵守俨先生的研究,在唐代,通婚书并不是议婚,而是在婚事既定之后的一种形式上的礼节。
敦煌地区的聘礼既反映了古代的礼俗又体现出后世的流变。首先是沿袭古“六礼”之遗俗,如玄、束帛和钱,这是婚礼传统的必备礼物;其次是汉魏以来彩礼的变易;再次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或者是本地所缺之物,如生姜等;或者是本地日常生活之必需品,如酱醋和椒姜葱蒜。
综上所述,此时期敦煌地区的聘礼既有象征性的礼物,也有向厚利性、实用性的金钱、实物的转变的倾向。
②成婚
成婚相当于六礼的亲迎,即正式结婚。这是婚礼中最为繁琐隆重的阶段,也是民俗中最为华丽的篇章。敦煌地区在亲迎过程中的习俗与中原地区差别不大,但也包含一些能够反映敦煌地区特色的、带有敦煌地区本土文化的一些婚俗。
首先,无参拜舅姑之俗。成礼之后,双方家长要相互祝贺,一方面是礼节性的相互慰问,另一方面也是正式表示婚礼举办结束。但是《张敖书仪》中对参拜舅姑之事只字未提。因为在女家举行婚礼后,何时到夫家无确切记载,不落夫家婚甚至在生儿育女后新娘尚未见过舅姑的情况也存在,所以婚礼中无参拜舅姑之礼。
其次,咒愿新婚夫妇也是敦煌婚俗的特色。咒愿是一种吉咒,是伴随卜卦占算内容的祝福歌,实际上就是对人进行祝福,佛教的咒愿文,主要是劝新婚夫妇修持。而在婚礼中进行的咒愿则主要是祝福新婚夫妇,表达美好愿望。咒愿新婚夫妇这一特色再次反映了佛教对敦煌地区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三,是敦煌有“男跪女揖”的习俗。敦煌壁画中的婚礼图在拜堂行礼的画面上有一类是新郎匐地叩头,而新娘是站立作揖,称作“男跪女揖”。这与历代传统男娶女的婚俗截然不同,由此可以推断出“男跪女揖”的婚姻性质应该属于“入夫婚”。入夫婚是母系社会男子新婚到母系家庭举行婚礼的残余或变异,这种和汉族不同的婚姻形态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延续。入夫婚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婚姻特色,而敦煌婚礼图表现出来的“男跪女揖”现象正是敦煌地区婚俗受少数民族“入夫婚”婚俗影响的真实反映。
最后,是具有文学性的念诗婚仪,敦煌婚礼在撒帐过程中傧相和男女新婚之人都要读诗,之后在女堂中闹新房,这一系列活动包括去扇、去帽、去花、脱衣、合发、梳头、系指头、去离心、下帘等,围绕新娘逐一除去妆饰,由傧相咏相关诗词,新娘须依令而行。如、、等卷都有记载:
《去扇诗》:青春今夜正方新,红叶开时一朵花。分明宝树从人看,何劳玉扇更来遮。
《去帽惑(帼)诗》:瑛瑛一头花,蒙蒙两鬓渣。小来头发好,不用帽惑(帼)遮。
上述诗文,表明敦煌的婚礼仪式进行的优雅而文质彬彬,反映了敦煌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