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法国工业部规定地下工程拱顶处围岩最大容许位移量 隧道埋深/m 硬质岩/cm 塑性地层/cm 10~50 1~2 2~5 50~500 2~6 10~20 500 6~12 20~40 ● 国外隧道工程师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大小制定的危险警戒标准 等级 标 准 措施 三级警戒 任一点位移大于10mm 报告管理人员 二级警戒 两相邻测点位移均大于15mm或任一测点位移速度超过15mm/月 口头报告,召开会议,写书面报告及建议 一级警戒 位移大于15mm,且多处测点位移均在加速 主管工程师立即现场调查,召开现场会议,研究应急措施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⑸ 二次衬砌支护时间选择原则 ● 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 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 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 0.07~0.15mm/d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7.3 锚喷支护施工原则 实施锚喷支护施工原则,是为了达到技术上可靠和经济上合理的目的 1、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围岩不出现有害松动 ⑴ 洞形及侧压系数的选择问题,即在洞室的布置和造型上应适应原岩应力状态和岩体的地质、力学特征,尽量争取一个较好的受力条件。 ⑵ 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强度 ⑶ 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尽可能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 ⑷ 初期支护及时快速:及时是抑制围岩变形的有害发展 ⑸ 合理利用开挖面空间效应抑制围岩变形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第七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7.1 概述 7.2 锚喷支护结构的受力与计算 7.3 锚喷支护施工原则 第一页,共四十六页。 7.1 概述 1、支护结构理论的发展 ⑴ 1920年以前的古典压力理论阶段: ● 特点: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其上覆岩层的重量 ● 代表:海姆(A.Haim)、朗肯(W.J.M.Rankine)和金尼克等理论 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古典压力理论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出现了散体压力理论。 ⑵ 1920~1960年代的松散体理论阶段: ● 特点:当地下工程埋深较大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不是上覆岩层的重量,而只是围岩坍落拱内的松散岩体的重量。 ● 代表:太沙基(K.Terzaghi)和普氏理论 第二页,共四十六页。 ⑶ 60年代后发展期来的现代支护理论阶段: ● 特点: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组成了承载的支护体系,其中围岩是主要的承载结构,而支护结构是辅助性的,但也不可缺少。 ● 代表:新奥法理论是其典型代表。 2、现代支护理论与设计要点 ⑴ 现代支护理论 ① 一切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围绕围岩稳定为目的; ② 支护与围岩视作统一的复合体,支护合围岩共同作用; ③ 在复合体中,围岩是承载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也要发挥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④ 凭借现场试验和监测手段,划定围岩级别,获得力学参数,指导设计施工; 第三页,共四十六页。 ⑤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力学特征的围岩,灵活采用不同支护方式,力学计算模型。如荷载-结构模型、经验类比模型等; ⑵ 基本要求 ① 支护必须与周围岩体大面积的牢固接触,即保证支护-围岩作为一个统一的支护体系而共同工作; ② 重视初期支护的作用,并使初期支护与二次支护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 ③ 要允许围岩及支护结构产生有限的变形,以允许发挥围岩的承载作用而减少支护结构的受力。为此要求对支护结构的刚度、构造给予充分的注意; ④ 必须保证支护结构及时施作。如支护施作过晚,会使围岩暴露时间过长,产生过渡的位移而濒临破坏,所以应在坑道围岩达到极限平衡之前发挥其承载作用; 第四页,共四十六页。 ⑤ 支护结构要根据坑道围岩的实际动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围岩状态; 3、锚喷支护与传统支护的区别 ⑴ 对围岩和围岩压力的认识上: ●传统支护理论:围岩压力由洞室塌落的围岩“松散压力”造成的; ●锚喷支护理论:围岩具有自承能力,围岩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不是松散压力,而是阻止围岩变形的形变压力。 ⑵ 在围岩和支护间的相互关系上: ●传统支护理论:将围岩与支护分开考虑,视为“荷载-结构”体系 ●锚喷支护理论:将围岩和支护视为统一体,二者组成“围岩-支护”体系共同参与工作。 第五页,共四十六页。 ⑶ 在支护功能和作用原理上: ●传统支护理论:支护只是为了承受荷载; ●锚喷支护理论:支护是为了及时稳定和加固围岩。 ⑷ 在设计计算方法上: ●传统支护理论:主要是确定作用在支护上的荷载; ●锚喷支护理论:设计的作用荷载是岩体的地应力,围岩和支护共同承载; ⑸ 在支护形式和工艺上 ●传统支护理论:模注混凝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