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
课题: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从新中国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对比入手,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的变革特点,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原因和主要现象。引导学生敢于用今天的眼光客观评判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中西美术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美术技法的理解。20世纪初期的中西方社会现状促使中国画发生变革成为必然。通过教师细致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不应被淘汰,作为今天的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教具准备:教材、参考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先说这样一个人,在康熙末年,有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叫郎世宁,大家听说过吗?他在中国的皇宫里任职了50余年,那么在他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呢,只有25岁,他满怀希望,带着自己的油画作品和油画技巧,希望得到皇帝的认可,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咱们的皇帝对他的油画作品是如何评价的呢?来看一下视频。(点视频)
大家看到了吗?中国皇帝欣赏他的作品吗?为什么呢?中西绘画有区别,想法不同,中国人长得和西方人也不同,想法不同,看一看是不是差别很大啊?(换幻灯片)
那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有的同学说了,中国人讲究的是意境,那么西方人为了把人物刻画的更真实形象,他们要研究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色彩、形状、色彩学、解剖学等)
两千年以来,我们中国画一直延续着这种画法,当到了20世纪的时候,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四运动”,五四以后,中国在各个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对中国传统绘画提出了质疑,陈独秀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呢?“衰必及矣”是反对还是支持呢,为什么反对呢,反对的哪些方面呢?(不像,不科学)
在这个时期,中国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经济到文化各个领域都想西方学习。
中国传统绘画已经不能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
通过视频看到中西方美术在历史上曾经发生碰撞后的结果,到了20世纪,随着中国的改朝换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介绍---徐悲鸿与齐白石:
(一)、融合型画家:
1、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1927年留学日、法,研究西方美术。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融合性画家作品分析-----人物画的古今对比,《泰戈尔像》、《杜甫像》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写实改造中国画。造型上做到了“形神兼备”,十分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中国画趣味高雅的写意、象征的表现手法,从20世纪之初,逐渐向较为大众化的写实过渡。
2、融合型画家----李可染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中西融合”倡导者---林风眠在色彩、绘画工具等方面对中国画进行改革创新。
(二)、传统型画家:
1、齐白石(1864一1957),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品诗、书、印、画俱绝。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评价: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
赏析:《虾》: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欣赏与讨论:《蛙声十里出山泉》
观察思考后,谈一谈你对于这张画的理解。
重点分析理解中国画意境的传达:《蛙声十里出山泉》源于 老舍先生给齐白石的求画信的 影印件。这封信解开了一个大谜团,老舍先生写这封信时,用了两种笔和两种颜色,一种是 毛笔写的,另一种是红 墨水 钢笔写的,这种混搭形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 钥匙。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原来的流行说法是齐白石老人接到老舍先生送来的诗句后,用了三天三夜去思量如何实现老舍先生的设想,即将它变成具体的画面,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 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交配季节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 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 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 生活现实。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蝌蚪是青蛙的 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 青蛙;青蛙在 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_病句的辨析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体育与健康_第7章 足球一对一进攻战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剪纸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短文改错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短文改错专项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信息技术_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细胞膜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访谈法——做一回小记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访谈法——做一回小记者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攻防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攻防练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