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
《春之歌》教学设计
课?型:音乐欣赏课
教学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材简析:本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春天来了”。本单元以赞美春天的中外作品为主线,在听、赏、玩、唱、创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表现“春”的不同意境和情绪,感受人们对“春”的期盼以及对春天的赞美。乐曲《春之歌》是一首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标题性抒情钢琴小品,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曲集《无词歌》,是该曲集中较著名的一首。除钢琴独奏外,这首乐曲还被改编成小提琴等器乐独奏以及管弦合奏,它以其无比优美的旋律、圣洁高雅的格调和深邃隽永的意境而深受人们喜爱。本课设计以欣赏乐曲与师生共同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个体,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也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对欣赏课有着固有的观念:乏味、无趣。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由浅入手,运用大量的音频、视频、示范及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听觉、视觉刺激,提高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加强他们的参与感,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摒弃固有观念,不再害怕,不再厌烦,轻松聆听乐曲。
教学方法:演示、示范、引导、游戏、评价、激励、对比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诗词歌赋、绘画、舞蹈、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聆听感受、模仿想象等方法,在听赏乐曲、模唱旋律、律动表现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歌赋、绘画、演奏、舞蹈、制作等去讴歌赞美春天,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讴歌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能正确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大地回春、万物苏醒、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能哼唱乐曲的第一段旋律。
教学难点:
伴随音乐的节奏韵律用肢体、人声等表现春天情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沙画台、课件、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春之歌》,沙画演示春天画面。
设计意图:初听乐曲,给学生初步印象
2、(课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天的乐曲。
二、传授新课
(一)播放全曲,揭示课题。
1、初听感受情绪,分辨演奏乐器。
设计意图:播放第二遍整体感受乐曲,再次加深印象
2、引导学生提出聆听乐曲的方法,即分段聆听。
(二)聆听第一乐段
1、初听引导学生联想春天景色。
设计意图:初听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初步印象。
复听将春天画面描述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遍聆听对旋律进行再熟悉。
再听判断节拍。
设计意图:第三遍聆听加深乐曲印象,并引导学生复习节拍知识。
第四遍聆听击打节奏。
设计意图:再次熟悉旋律并锻炼学生节奏感。
哼唱第一乐段曲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识谱及唱谱能力。
边击打节奏边哼唱曲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乐感。
打击乐器为乐段伴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即成功学会演唱第一乐段。
(二)聆听第二乐段
1、聆听并通过乐曲速度变化感受乐曲情绪变化,从而引导联想景色变化。
(三)聆听第三乐段
1、聆听感受相同旋律,并用钢琴演奏不同形式的第一乐段旋律。
设计意图:演奏琶音版和和弦版,利用对比法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2、钢琴伴奏哼唱第一乐段旋律。
(四)巩固练习
1、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感受情绪。
设计意图:使学生整体感知,感受春天。
(五)背景介绍
1、对作者门德尔松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并使学生简单了解乐曲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三、表演展示,拓展欣赏。
1、师生钢琴演奏不同版本《春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音色,并感受不同乐器对乐曲的影响。
设计意图:播放长笛及小提琴版本乐曲,分辨乐器音色,感受不同乐器对乐曲的不同表现形式。
播放《春之歌》,利用头饰进行表演律动,感受春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创编能力,加入律动表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春之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欣赏课中的许多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音乐_乒乓变奏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游子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游子吟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音乐_小小少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走进典雅的小步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DO RE MI》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喜鹊钻篱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喜鹊钻篱笆》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