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界首彩陶的发展困境与保护对策(行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社科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993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界首彩陶的发展困境与保护对策 2
一、界首彩陶的历史溯源 2
二、界首彩陶的发展困境 3
(一)传承模式的局限性导致技艺处于封闭和落后状态 3
(二)现代工业产品的涌现挤压了界首彩陶的生存空间 4
(三)经济利益的牵制促使界首彩陶的从业者人数严重下滑 4
(四)原材料短缺遏制了界首彩陶的生存发展 4
三、界首彩陶的保护对策 5
(一)地方政府应给予全面和有效的制度支持及资金扶持 5
(二)充分发挥高校在界首彩陶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6
(三)通过创新发展将其不断融于现代化社会 6
四、结语 7
文2:浅析电子档案的发展与困境 8
一、电子档案的内涵 8
二、社会冲突论的视角 8
三、电子档案的机遇和挑战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界首彩陶的发展困境与保护对策(行业资料)
文1:界首彩陶的发展困境与保护对策
界首彩陶是我国皖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陶器,它与宜兴的紫砂、湖北的铜官和景德镇的瓷器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民窖”。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是与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生产条件及民俗文化等息息相关。如今,时代的变迁以及高新技术的冲击导致界首彩陶工艺失去了它原有的文化土壤与生存环境,其烧制技艺受到巨大冲击,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对其保护与传承已迫在眉捷。有鉴于此,安徽大学《安徽省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调查小组于2013年7月26日到29日深入界首市,探寻界首彩陶历史文化渊源及现状,进而提出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希望能对界首彩陶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设性的参考建议。
一、界首彩陶的历史溯源
据《皖志述略》中记载:“界首城东八里,颖水南岸有窑址,自隋唐以来,居民业陶,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如今所产陶器仍保持唐三彩特色。界首窑旧有卢窑、魏窑、殷窑、沈张窑等十三处窑群,以卢窑最为著名。”[1]界首彩陶在隋唐时期,继承了唐三彩遗风,其釉色呈现黄、褐、绿三色。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界首彩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当时戏曲艺术的影响,纹饰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花鸟鱼虫之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题材的戏曲人物纹饰。同时,刻划、剔花装饰技艺手法也更加成熟。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艺人卢山义、卢山志有幸被地方政府选送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群众艺术研究班学习,经过这次学习,卢山义、卢山志在纹样装饰造型、制坯工艺以及艺术素养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1954年他们在界首颍河北岸顺河路组建了界首第一个陶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将该合作社发展为界首工艺陶瓷厂,五六十年代是界首彩陶艺术的盛名时期。文革期间,卢山义等彩陶艺人顶着压力,仍不间断地坚持进行陶艺事业。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剪纸的表现形式,歌颂的光辉形象,摄取当时样板戏的题材,刻划杨子荣的英雄形象,留下了历史的烙印[2]。从“文革”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受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的指导,界首彩陶不断创新,不仅研制硅硼系列彩釉代替铅釉,使界首彩陶釉色艳美,而且造型艺术风格更加多样。
二、界首彩陶的发展困境
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技术科学革命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目前,界首彩陶的行业发展现状极不乐观。课题组成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和田野考察发现,界首彩陶保护和传承存在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掣肘着它的保护和进一步发展。
(一)传承模式的局限性导致技艺处于封闭和落后状态
一直以来,界首彩陶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式和作坊式传承。家族式传承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主要是以传承人的亲缘关系、家族系统为基本脉系进行传承。通过家族成员内部之间以言传身教的途径传承技艺。一般是子承父业,父为子师,代代相传。作坊式传承是由作坊主招收徒弟,师徒相授,传承技艺。目前,界首彩陶的生产基地主要有三处,一处是界首工艺陶瓷厂,制作人员有卢莉华、卢华、曹振亚和两名工人,另外两处分别是王京胜家和卢群山家,他们都是家庭式个体作坊。另外,在传承上家族之间在技术上是绝对保密,密不外传的,师徒之间也是手把手地口传心授的。这种原始的传承关系,不仅会使一些烧制技术处于封闭和落后状态,也会使传承链条过于纤细,一旦传承人故去,传承脉系中断,烧制技术就会消失[3]。再加上学员文化底蕴的薄弱,专业水平不确定,多数继承人都处于狭小的地域之内等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