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铸剑的原型与改编(文史论文)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声乐器乐”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806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正文
论铸剑的原型与改编(文史论文)
文1:论铸剑的原型与改编
《铸剑》,所叙述的是铸剑师莫邪因铸成两把好剑被王杀害,其子眉间尺和黑衣人为其报仇的故事。关于《铸剑》的出典,鲁迅曾在信中作过简单的说明,他在致徐 庸的信中说道:“《铸剑》的出典,现在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原文大约二三百字,我是只给铺排,没有改动的,也许是见于唐宋类书或地理志上(那里的‘三王冢’条下),不过简直没法查。”[1]此后不久,他在致增田涉的信中又说道:“《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确是写得较为认真。但是出处忘记了,因为是取材于幼时读过的书,我想也许是在《吴越春秋》或《越绝书》里面。日本的《中国童话集》之类也有,记得是看见过的。”[2]然而今本东汉赵晔馔《吴越春秋》只记叙了莫邪铸剑,没有眉间尺的故事。[3]后汉袁康、吴平编《越绝书》只记述越国欧冶子、吴国干将为楚王炼宝剑,也没有复仇的故事。[4]因此这两部书中的故事只能算作为《铸剑》提供了部分的材料,并非《铸剑》的全部原型。现在普遍认为《铸剑》的故事原型来源于曹丕的《列异传》。[5]
探讨《吴越春秋》、《越绝书》还有《列异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属于汉魏六朝的杂史小说系统,而《列异传》则属于汉魏六朝的志怪书系统。[6]这两个文本系统都有各自的意义内涵、时空结构和叙事策略,从两者中将题材抽取出来,放置于一个新的文本《铸剑》中,会使材料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由于这三部书中为《铸剑》提供的材料几乎都是莫邪铸剑的故事,因此首先探讨一下所铸之“剑”。《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是汉代杂史小说中两部著名的复仇书,它凝聚了秦汉间的民族情绪和原始生命。[7]在秦以武力统一天下之后,发出诏令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8]但是秦始皇还是敏锐地觉察到在强权压迫之下,有一股强大的反抗之气,因此他“终身不近诸侯之人”。虽然防范甚严,秦王朝依旧不敌西楚霸王的一炬之火,落得“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下场。[9]汉初虽然极力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力图平复这种反抗复仇的民间情绪,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是反抗和复仇的情绪依然在民间生长,不断地迸发出强大的原始生命张力,因而《吴越春秋》《越绝书》是秦汉之际尚属边境地区的吴越文化,借民间情绪、生命及想象力而写下的自己的复仇史诗。[10]
《汉书。地理志》中说:“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吴越春秋》《越绝书》中所追求的更是一种用剑的艺术和宝剑的精神。“这两部书都把作为民间好勇风气象征的古剑精神,融化于字里行间。”[11]如《越绝书》的专设一卷《记宝剑》,记述“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价值连城。”剑的得失,密切关系到社稷之安危,书中还以绚烂多彩的笔墨渲染了一段剑之传奇“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地裴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这是多么恢弘壮丽的铸剑之举,充满了惊天动地的气魄和力量,这充分反映了春秋末年处于战火频仍中的人们对强有力之物的崇拜,在崇拜的目光中,剑往往成为一种独具生命的东西。[12]如《吴越春秋》记干将莫邪铸剑,铸成的雌雄两剑就分别取这两位盖世剑工的名字,令人觉得剑即是人。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传说中,在赋予宝剑以灵性与生命的同时,也把它侠义化。[13]如《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写道:“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乃去而出,水行如楚。”因为湛卢之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者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入楚。”所以,只有晓得“言必信,剑必神”,才能领略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由原始血性和强悍民气所凝聚而成的审美意蕴。[14]可以说,“剑”和“复仇”成为《吴越春秋》《越绝书》这一系统的意义内涵,剑气和复仇情绪笼罩在这一系统中国所有题材特征之上。[15]剑的光芒总散发出摄人心魄的无限魅力,剑的神韵重新展现之时,也照亮了另外一个故事,即眉间尺故事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眉间尺的故事究竟来源于何处呢?目前学界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即日本学者细草谷子认为,眉间尺的故事直接来源于金人王朋寿编著的《类林杂说》所录的《孝子传。眉间尺》。还有学者认为眉间尺的故事主要出自于汉魏六朝志怪书系统的《搜神记》。在汉魏六朝蔚为大观的志怪小说中,渗透着“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这是一种极具初民性和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的文学。六朝志怪的小说作者,多是信方术的文士或者有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