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积极参与变革的自我推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积极参与变革的自我推动 【摘要】反身性是个体针对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进行的内在对话,透 视自身与他人的相对位置以及定位自身的价值意义,从而决定行动。 面对各种外部环境的变革要求,教师通过对学校场域的位置惯习的认 识、社会关系的理解、象征权力的阐明、主观气氛的感受,察觉自身 处境并透视社会互动关系背后的意义,寻求自身的再定位而采取各种 适宜的行动。反身性思考对教师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教师提供 理解自身角色与脉络关系,从而转变认知而成为自主和主动参与教育 变革主体的机会。 【关键词】教师能动性教育变革反身性教师行动社会变迁所产生的教育需求,需要学校和教师产生积极性的变革行动。 但是面对变革,教师往往抱持观望或不认识或不认同的心态,采取等 待与不参与的行动。此乃因教师对自己在学校场域中的关系认识不深, 难以自我劝说和转化外界要求所致。“反身性” (reflexivity)是 一种心理能力,意为个体进行内在对话而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从而采取行动[1]。反身性可以从社会行动者、社会科学或社会发展 的不同视角来审视,本文是从社会行动者的立场出发,通过反身性来 阐明在学校场域教师行动(如教师学习行动、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教 学)的应然与实然。如同西方学者主张,用反身性来分析增强事物的 机制[2],对开展个体积极性的行动有极大的意义;它扩增个体思考自 己在脉络中的角色与关系,认知自己的行动责任,从而决定行动。反 身社会学(reflexivesociology)是基于关系网络,行动者自我定位 并重新思考自己日常生活的实践哲学。换言之,个体进行自上而下(犹 如人在看蚂蚁搬东西一样,人可以看到蚂蚁搬东西的行动规律、彼此 互动状态和群体中特定角色),审视自己如何以及为何在日常生活中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1975: 209-211. [6]HARGREAVESA. Presentism, individualism, andconservatism: ThelegacyofDanLortiesschoolteacher: Asociologicalstudy[J]. Curriculuminquiry, 2022,40(1):143-154. [71B0URDIEUP,WACQUANTLJD. Aninvitationtoreflexivesociology[M]. ThousandOak s: Sage, 1992: 222-224. [8]GIDDENSA. Acontemporarycritiqueofhistoricalmaterialism : Power ,propertyandthestate[M]. Berkeley :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1981: 20. [9]GIDDENSA. Theconstitutionofsociety[M]. Berkeley: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1984: 6. [10]B0URDIEUP. Socialspaceandsymbo1icpower[J]. SociologicalTh eory, 1989, 7 (1): 14-25. [11]GIDDENSA. Theconsequencesofmodernity[M]. 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Press, 1990: 79~83. [12]贺文洁,李琼,穆洪华.学校文化氛围对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 影响:教师能动性的中介作用介].教师教育研究,2022, 30 (3): 39-45+128. [13]黄嘉莉,叶碧欣,桑国元.场域理论视角下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 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一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 验,2022 (1): 75-80. [14]李春影,石中英.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回 顾与评论[J].比较教育研究,2022, 40 (8): 38-47. [15]YINHB , LEEJC. Bepassionate , butberationalaswell : EmotionalrulesforChineseteacherswork[J]. TeachingandTeacherE ducation, 2022, 28 (1): 56-65. [16]洪瑞璇,潘慧玲.学校变革生发的场域分析:以学习共同体为焦 点[J].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2022, 21 (1): 49-90. [17]朱伟珏.象征差异与权力试论布迪厄的象征支配理论[J].社会, 2022 (3): 141-155+225.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教授)责任编辑:孙昕 与他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