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论文范例)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1
文2:浅谈辛亥革命前后报刊媒体的舆论宣传 8
一、辛亥革命前后报刊媒体的舆论宣传 8
(一) 舆论准备 8
(二) 舆论焦点 9
1. 抨击清政府腐败, 揭露帝国主义侵华。 9
2. 宣传武昌起义, 响应形势发展。 10
二、辛亥革命前后报纸媒体宣传的不足所在 12
(一) 舆论宣传瞻前顾后 12
(二) 办报过程弊端丛生 13
三、结语 14
参考文摘引言: 14
原创性声明(模板) 15
文章致谢(模板) 16
正文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论文范例)
文1: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作者简介:夏滟洲(1972~),男,文学博士,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西安 710061)
收稿日期:2011-08-27
在中国美育思想史上,王国维(1877―1927),最早从西方引进了“美育”这一概念。1903年8月王国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他在吸收西方近代心理学关于知、情、意三分的学术成果基础上,为追求真、善、美的“完全之人物”的塑造,提出智育、德育、美育三个内容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美育之内涵必然有“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 [1]。1912年,蔡元培(1868―1940),在民国教育总长的位置上,于1月3日举行召开“临时教育会议”上,提出民国教育要根据清季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2] 第一个将“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的方针,视之为“今日教育不可偏废者也”。事实上,对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起源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梁启超(1873―1929)并不晚于王国维与蔡元培,而且也不乏自身的识见。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代表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改良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进行政治改革是中国必将要走的道路。于是,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他的积极拥护者梁启超、谭嗣同等进一步发扬了维新派启发民智的思想,强调了教育的的独特作用。从康有为给光绪帝的上书《上清帝第二书》、《请开学校折》中,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提出学校应设音乐课程的开端显露,到梁启超敏锐洞悉到“文化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意义而提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3],其间蕴涵的意识无疑早在王国维蔡元培之前。
戊戌变法的失败,唤醒了亡命日本的梁启超致力于“开民智”、从事学术研究、传播先进学术思想的工作。研读梁启超于1902年至1907年间在日本横滨自办的《新民丛报》上连载的《饮冰室诗话》等论乐文章,不难看出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变化。他把“智慧”、“学术”的价值置于“权术”、“政策”之上,将康有为原本只是设立包括“歌乐”在内、用于学堂作为“创国民学”的政策主张,提升到了具有美育意识的可操作性层面,树立起了近代意义的学堂乐歌的内涵。梁启超观察到诸多留日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大势的了解,以及日本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成功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的经验,在理论上进行了积极的论述,为国内学堂乐歌的发展作了潜在的准备。
20世纪初期在日本居留的梁启超,一方面接受并宣传穆勒、斯宾塞等欧美及日本思想家的政治和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创办的报刊如《新民丛报》、《清议报》等,发表文章,论述教育的目的与实施,主张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理论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来铸造中国的国民性,他悄然发起的国民性问题讨论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响应,掀起了国人对这一问题关注的第一次高潮。1902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新民说》,全面系统地表达了他对改造国民性的认知和主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确实,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必须要改造国民性使其具备现代国民的素质。面对戊戌变法失败后带给中国社会百姓的压力和刺激,梁启超在集合严复1895年在《原强》中的提出的三民思想和以“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等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在《新民说》中,对民智、民力、民德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发展,提出了以塑造民德为主的国民形象建构。在对民德的塑造中,梁启超认为中国国民最缺少的就是公德,并且指出“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4]将公德加以强调,并同社群和国家的存亡置于一道,认为私德受到集体主义制约,是公德基础上的私德。同时,中国国民在现代化转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思想、权利思想、自治、义务思想、政治能力知识体系,同时还要看到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对于改善民智方面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国民,应该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习题答案.docx VIP
- YDT5178-2017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docx
- 实施指南(2025)《DLT 2574—2022 混流式水轮机维护检修规程》.pptx VIP
- 1997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解析.doc VIP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丢失处理应急预案.docx VIP
- 最新世界大变局呼唤人类文明的重建党课PPT.pptx VIP
- 新三上语文1-8单元同步写作范文55篇(56页).pdf VIP
-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pdf VIP
- 医疗护理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三章 机床夹具设计.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