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眩晕患者40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VIP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眩晕患者40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眩晕患者40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论文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眩晕患者40例临床分析 1 1 临床资料 2 1.2 方法 2 2 结果 4 3 讨论 4 文2: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6 1 资料与方法 6 2 结果 7 3 典型病例 7 4 讨论 8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眩晕患者40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论文资料) 文1: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眩晕患者40例临床分析 眩晕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在门诊患者中,被列为常见症状的第3位。从西医学来讲,眩晕是空间位置觉障碍产生的一种运动幻觉或错觉[1],即“真性眩晕”。眩晕可以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按引起眩晕的病变部位分类有内耳性眩晕、脑性眩晕、颈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等。眩晕多为患者就诊时的主诉,而引起眩晕的疾病却非常复杂,包括外耳道病变,如耵聍压迫、异物阻塞等;中耳病变,如中耳炎、鼓膜内陷或钙化、耳咽鼓管阻塞等;内耳病变,如迷路炎症、外伤、变态反应或中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壶腹嵴耳石病、运动病、位置性眩晕以及内耳感染等。脑血管病引起的眩晕较常见,包括迷路血管卒中、脑干及小脑的出血或缺血性病变、椎基底动脉缺血。其它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压过高或过低等也会引起眩晕。颈部病变如颈椎动脉受压、颈交感神经丛受到病变刺激也可诱发眩晕。其它如肿瘤、颅脑外伤等均可以表现为眩晕。因此,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必须与西医的疾病诊断相结合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我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针对40例眩晕病人运用辨证结合辨病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中医科门诊眩晕患者40例,年龄9-71岁。其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分布为:9-29岁12例,30-39岁13例,40-49岁5例,50-59岁6例,60岁以上4例。临床表现均为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位置变化,属真性眩晕。 1.2 方法 1.2.1 明确西医诊断:了解诱发因素,与体位关系,合并的相关疾病。完善前庭功能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耳蜗电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颞骨高分辨CT、颅脑CT或MRI、MRA、TCD、EEG,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请本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及神经内科检查确认西医诊断。纳入的40例患者均明确西医诊断,其中梅尼埃病4例,壶腹嵴耳石病7例,椎基底动脉缺血10例,颈椎动脉受压11例,高血压病3例,低血压4例,肿瘤1例。病程最短4天,最长13年。 1.2.2 中医辨证治疗:对西医疾病确诊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分为肾精亏虚、清阳不升、脾虚水停、肝血失荣、肝阳上亢、痰蒙清窍、瘀血阻络等7个证型。按以下方法辨证和治疗,3个月为1疗程。方药如下: 肾精亏虚:眩晕久发不愈,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或见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见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方用炒山药30g、熟地20g、炙首乌30g、天麻20g、山茱萸10g、鹿角胶5g、龟板胶5g、怀牛膝15g、五味子5g、炙甘草10g加减。 清阳不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或多于上午8-10时发作。面色咣白,心悸少寐,自汗盗汗,神疲懒言,纳少腹胀,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方用: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5g、川芎15g、柴胡15g、升麻10g、炒白术15g、炒山药30g、葱白10g、甘草10g。 脾虚水停:眩晕伴胸闷乏力,纳呆恶心,食少多寐,苔白滑,脉濡。方用:太子参20g、炒白术15g、炒山药30g、茯苓15g、防风10g、茺蔚子15g、车前子10g、佩兰10g、石菖蒲10g、甘草10g。 肝血失荣:眩晕伴面色萎黄,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神疲,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方用:熟地30g、当归20g、白芍15g、川芎15g、炒白术15g、炒山药30g、炙首乌30g、天麻15g、炙甘草10g。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加重,面时潮红,少寐多梦,平素急躁易怒,口苦,肢体或震颤发麻,舌红,脉弦或数。方用:代赭石30g、石决明30g、天麻20g、决明子15g、钩藤20g、刺蒺?20g、夏枯草20g、栀子10g、甘草10g。 痰蒙清窍: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恶心,食少多寐,或时吐痰涎,苔白腻,脉滑。方用:半夏15g、炒白术20g、天麻20g、南星10g、陈皮10g、石菖蒲10g、远志15g、甘草10g。 瘀血阻络: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失眠健忘,心悸烦闷,疲倦乏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un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