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西厢》故事的创新 (一)《西厢》故事源流 ◆唐传奇《莺莺传》:写崔莺莺的爱情悲剧。莺莺与张生自由恋爱,而张生“始乱之,终弃之”,作者对张的薄幸行为进行辩护,称张是“善补过者”。 ◆宋赵令畤以鼓子词和秦观和毛滂也以《调笑转踏》词歌咏崔张故事,但主题不脱旧俗,只是对崔张爱情表示遗憾。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说唱文学形式说唱崔张的爱情故事,在故事结局、人物性格、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崔张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戏剧冲突:把原崔张的冲突变为以崔、张为一方与老夫人、郑恒为另一方的冲突; ●故事结局由原来的“始乱终弃”变为私奔出走最后大团圆。 ●人物形象:张生不是原来的无情无义,而是有情有义对爱情忠贞不渝;莺莺反礼教束缚的反抗性格加强了;老夫人成为一个背信弃义的封建势力代表;红娘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多了法聪这一角色。 (二)王实甫《西厢记》的创新 戏剧结构:《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王西厢”安排的是复线结构,“王西厢”不但安排了以老夫人、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 主题思想:王《西厢》跳出了董《西厢》“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模式,提出“愿天下有情者都成了眷属”的爱情愿望,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肯定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情”——为了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不遗余力,难能可贵;而一旦成为眷属,则能忠贞不渝,更可歌可赞。王《西厢》这主题,显然与门当户对,才子佳人的传统观念相悖,体现了一种追求婚姻自主,无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重物质地位的新的婚姻观念。 舞台人物形象更典型完美。 体制的创新: 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体例,以五本二十折演出一个长篇故事;突破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男女主角可轮番主唱或对唱,且次要角色也加入唱。这种体制创新,大大丰富了杂剧的内容涵量,利于更完美安排戏剧冲突和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二、《西厢记》剧情与戏剧冲突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楔子:普救寺。老夫 人自报家门,交待人物 (莺、红娘、欢郎、郑 恒)和崔相国停柩普救 寺之因。莺、红上场, 红交待老夫人之托“与莺 莺佛殿闲耍一回去来”; 莺莺独抒“闲愁万 种”。 第一折:“惊艳”(张游学到普救寺,偶遇莺莺,惊其貌美;莺莺离开时回眸一盼) 第二折:“借厢”(张向法聪借西厢读书,设法接近莺莺) 第三折:“联吟”(莺莺夜焚香,张生隔墙偷窥莺风采。张吟诗,莺回一首。张撞出,莺、红慌走) 第四折:“闹斋”(道场上张卖弄俊俏,二人眉目传情) 故事开端,崔张二人一见钟情(爱情与礼教的冲突)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折 : “寺警”(孙飞 虎兵围普救寺) 楔子(张生计退贼兵) 第二折:“请宴” 第三折:“赖婚” (剧情冲突第一高潮) 第四折:“琴心” (红娘怂恿莺莺烧香祝愿, 为二人牵线。张弹《凤求 凰》,二人互诉衷曲时, 老夫人寻小姐)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楔子(张相思成 病,莺莺央红娘代 为看望) 第一折:“前候” (红娘看望张,张 修书简请红娘代为 转达情思) 第二折:“闹简”(莺看张书简,反责红娘) 第三折:“赖简”(赴约,莺反脸抢白张。本戏性格冲突的高潮,也是全剧冲突第二高潮) 第四折:“后候”(张病重,红探病,送药方(莺的情诗))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楔子(红催莺莺 赴约,莺表面怪红 娘放刁,内心已到 西厢。) 第一折:“酬简” (佳期) 第二折:“拷红”(主要矛 盾冲突剧情发展第三高潮: 老夫人拷打红娘,红娘反 责老夫人失信;老夫人虽 然不得不同意婚事,却提 出:张须得上京应考求官 !) 第三折:“哭宴”(长亭 送别) 第四折:“惊梦”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第一折:“报捷” 第二折:“缄愁”(张得官,思念莺) 第三折:“争婚”(郑恒到普救寺求莺莺圆婚,老夫人许婚;红娘痛斥郑。剧情第四次冲突高潮) 第四折:“团圆”(张衣锦还乡。张、郑堂上对质,杜确将军作证;崔张大团圆) 小结 ◆从以上故事可看出,《西厢》设置了两组矛盾冲突: 一是以老夫人、郑恒为一方与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 ◆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爱情与礼教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联系和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老夫人“赖婚”是主要矛盾冲突的激化;崔张“酬简”,私自结合,虽是爱情战胜了礼教;而“拷红”,主要矛盾再次激化,虽然红娘巧言善辩,以“四两拔千斤”解决了矛盾,但老夫人又提出张生须得上京应考求官,崔张爱情又面临着新考验;等到张高中得官,郑恒半路闯入“争婚”,主要矛盾又一次激化;最后莺莺力争,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