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班美术活动《好看的花瓶》案例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深度学习发展
案例背景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之分,而真正能探寻实物本质、引发幼儿思考的则是深度学习。冯晓霞教授提出,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具有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应用的特点,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在幼儿3-6岁的年龄阶段,孩子们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有别于成人,在艺术创作中可以通过形状、颜色以及不同材料的使用,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所以,如何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开展深度学习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我以中班美术活动《好看的花瓶》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案例描述
有一天准备吃午饭时,葡萄组的小朋友报告老师,说他们组的花瓶坏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缠绕在花瓶上的线由于胶带没有粘性掉了下来。我问孩子们该怎么办,一番讨论之后,孩子们决定自己动手为班级添置新的花瓶。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了解花瓶基本信息、搜集制作材料等。等开始制作花瓶时,孩子们都兴致勃勃,我来到线绳组观察,小朋友们都开始尝试制作了,有的用麻绳,有的用毛线,有的用丝带,这时听到茹茹大声说:“哎呀,怎么老是掉下来,挂不住啊!”这时严严和明月也表示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我问道:“为什么绳子总是缠好了又掉下来呢?好好想想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明月说:“是瓶子太滑溜了!”严严说:“可能是绳子太细了。”明月说:“不对,我用的绳子就是粗的,也不行。就是瓶子的问题。”茹茹说:“对了,可以用胶带固定,咱们试试吧!”果然,有了胶带绳子就不会掉了,找到了好办法大家都七手八脚的开始制作了,只有小艺默默在旁边坐着,拿着绳子比划了又比划,迟迟不下手,我走过去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不会做,不知道想做什么,我问:“那你在设计花瓶图纸的时候怎么设计的?”“我设计了好多花,很漂亮,我想送给我的妈妈。”我说:“那你妈妈喜欢什么颜色呢?”“喜欢红色。”“好,那你先选绳子,试着缠一缠。”线绳缠的差不多了,我问她:“你打算怎么做小花呢?”“想做彩色的,想彩虹一样的颜色,我觉得妈妈看了会很开心。”“好,那就用不同颜色的线绳制作小花,妈妈看到你亲手制作的小花一定会很开心的。”最后,小艺的花瓶完成了,用麻绳做底,还有各色的小花,孩子拿着花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案例分析
首先,以生活中的问题为指引,从实际需要出发,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了较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其次,在遇到问题时,老师在一旁观察、引导,给幼儿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让幼儿在讨论、探究中慢慢解决问题。最后,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度学习要注意幼儿情感的传递与表达,小艺一开始不动手制作是因为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从设计图纸出发,联想到妈妈以及妈妈喜欢的颜色,慢慢有了线索,而且通过花瓶,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彩虹)以及对妈妈的喜爱(送花朵)都表达在整个过程中,是自我情感的表达,也是孩子们创造美、表达美的过程。
四、结论与思考
(一)真实情景的创设
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深度学习,并力求在情境或者生活中发现问题,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创设活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与真实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能够学以致用。
(二)自我情感的表达
不仅关注幼儿知识、技能的发展,更要关注无形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自我感受的表达一定程度决定着孩子在这个活动中能够进行到的广度、深度,动作技能在肌肉记忆下回留存,但是与情感共存的情况下会更加持久、留长。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获得美的体验、情感的抒发甚至心灵的唤醒。一笔一划、一点一面、一枝一叶都是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珍贵的东西,在这个学龄前阶段,书写、语言表达都相对匮乏的年龄段,美术活动中孩子情感的表达和自我实现也是教育的一直所追寻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