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3)湿困中焦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呕吐,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 . * * 【病机】湿困脾运,气机郁阻。 【治疗方法】燥湿化浊。 . * * 【代表方剂】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 藿香叶3g 佩兰叶3g 陈广皮4.5g 制半夏5g 大腹皮3g(酒洗)厚朴3g(姜汁炒)加鲜荷叶 9g为引。 . * * (4)湿阻膀胱,上蒙心包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热蒸头胀,身重疼痛,呕逆神迷,小便不通,渴不多饮,舌苔白腻,脉濡。 . * * 【病机】湿浊久困,蒙上流下 【治疗方法】淡渗利湿,芳香开窍。 . * * 【代表方剂】茯苓皮汤送服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茯苓皮汤(《温病条辨》) 茯苓皮15g 生薏仁15g 猪苓9g 大腹皮9g 白通草9g 淡竹叶6g . * * (5)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头晕胀如裹,甚则神志昏蒙,腕痞,呕恶,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脉濡。 . * * 【病机】湿阻肠道,浊气上攻,传导失司。 【治疗方法】宣通气机,清化湿浊。 . * * 【代表方剂】宣清导浊汤(《温病条辨》) 猪苓15g 茯苓15g 寒水石18g 晚蚕砂12g 皂荚子9g . * * 医案举例 许某某,男,30岁,1997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两月前下乡淋雨感湿。翌日全身困倦,不欲饮食,发热,体温在38℃左右波动,肌注青霉素钠、复方奎宁,服中药银翘散、藿朴夏苓汤等,未效。刻诊:体温38. 2℃, 微恶寒,四肢乏力,口涎胶粘,不欲食,面色萎黄,大便不畅,小便短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滑。 中医诊断为湿温,证属湿浊内蕴胃肠。治宜清热化湿,升清降浊。 方用宣清导浊汤加味 :蚕砂12g,泽兰12g,茯苓20g,猪苓15g,皂荚子10g,佩兰10g,青蒿12g,薏苡仁30g(炒) ,寒水石30g。每日1剂,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2剂热退,二便通调。上方去泽兰,继服2剂,诸症消失。 . * * 按:宣清导浊汤是治疗湿浊久郁下焦,气机受阻,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下行传导失职的常用方剂。方中猪苓、茯苓甘淡渗湿利水,寒水石利湿清热,蚕砂、皂荚子宣清化浊。诸药合用,一则化无形之气,一则逐有形之湿。湿邪既解,则气机宣畅,大便可通, 诸症可除。 . * * 湿阻肠道与热入心包鉴别 神昏程度较重,谵语或昏愦,并有灼热、舌蹇、舌绛。 热入心包 神昏 湿阻肠道 神昏程度较轻、昏蒙,并有便秘、腹满、苔垢。 . * * 湿阻肠道与阳明腑实鉴别 腹满且硬痛拒按,潮热 苔黄厚焦燥,可见谵语 阳明腑实 便秘、腹满、神昏 湿阻肠道 腹满但不甚痛、无按痛, 苔垢腻,可见昏蒙 . * * 2.湿热并重证治 (1)湿热蕴毒,弥漫三焦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喉肿痛, 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而腻,脉滑数。 . * * 【病机】湿热郁蒸气分,蕴而化毒。 【治疗方法】化湿辟秽,清热解毒。 . * * 【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飞滑石十五两 绵茵陈十一两 淡黄芩十两 石菖蒲六两 川贝母 木通各五两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豆蔻各四两 . 第一:芳香化湿辟秽—茵陈、石菖蒲、藿香、薄荷、白豆蔻 第二:寒凉清热解毒—滑石、黄芩、木通、射干、连翘、薄荷 第三:化痰—川贝母、石菖蒲 * . * * (2)湿热中阻 【临床表现】发热,汗出热减,继而复热,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味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 * * 【病机】湿热交蒸,郁阻脾胃 。 【治疗方法】辛开苦降,燥湿清热。 . * * 【代表方剂】王氏连朴饮(《霍乱论》) 川连3g(姜汁炒) 制厚朴6g 石菖蒲3g 制半夏3g 香豉(炒)9g 炒山栀9g 芦根60g, . * * 辛开苦降-以辛味燥性的药物如半夏、厚 朴开散湿浊、痰邪,以苦味寒性药物,清泄热邪,治疗湿热痰浊阻滞中焦脾胃,而出现痞闷胀满、苔黄滑等症的治法。 . * * (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朝轻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移动式升降平台安全管理.pptx VIP
- JMP中文版使用指南.pdf VIP
- 供应商供货能力评估方法.docx VIP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教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AI智能硬件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docx
- 国开一体化平台04037《人体解剖生理学(本)》章节自测(1-1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思迅专卖店管理系统8特色介绍.ppt VIP
- 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docx VIP
- 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简单版(二篇).doc VIP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必背)-高中英语必备3500词汇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