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河网箱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李育培;盛晓洒;刁晓明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 400716)
黄颡鱼其肉质细嫩,味鲜美,少刺,含肉率高,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高。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水域污染等原因,自然资源明显下降,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越来越受欢迎。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很少得病;但是在高密度的网箱养殖条件下,其较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深受其害。下面笔者就重庆地区嘉陵江和长江等江河网箱养殖的黄颡鱼容易患的一些常见、危害较严重的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做下介绍。
水霉病
诊断:病原体为水霉菌。此病最为常见,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主要感染受伤的鱼体,特别是温度较低时最容易感染,水温在20℃以下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此病。此病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此时伤口处的孢子开始萌发形成菌丝,并侵入组织向内生长,与此同时菌体吸收了鱼体的营养物质向外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絮状的外菌丝。感染严重时,病鱼常浮于水面,不摄食,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最后死亡,肉眼可见鱼体表出现一层白色的毛毛。
防治:①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发病后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7分钟左右;③用亚甲基兰溶液全网箱泼洒,使网箱水浓度成1~2克/米3,每2天泼1次,至少连泼3次。
2.肠炎病
诊断: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水温在18℃ 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水温为25~30℃;一般在5~9月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尤其是在水质恶化,饲料变质,吃食不均时,容易患此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离群独游。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时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此病可能由鱼类相互传播,因此病鱼与健康鱼混养,容易传播该病。另外该鱼摄食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等也可能携带该病菌。
防治:①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饵料,活饵用2%~3%的食盐水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0.1%鲜大蒜汁;②全网箱泼洒0.3克/米3强氯精或0.5克/米3二氯海因;③投喂药饵,每千克饵料添加土霉素0.05克,连用10天;④投喂磺胺胍药饵,每100千克鱼第1天用药10克,第2~6天药量减半。
3. 出血性水肿病
诊断:病原体为细菌性病原体。该病在苗种和成鱼饲养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有时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此病常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O℃时则容易出现病鱼大批死亡。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背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胶冻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患此病的鱼食欲下降,活动失调,死亡率较
防治:(1)饲养期间加强水质的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水。(2)药浴:①50~100毫克/升福尔马林浸30秒;② l~2 毫克/升新诺明、恩诺沙星浸l5~30秒;③用2毫克/升强氯精或5毫克/升漂白粉浸l0秒;④用5毫克/升四环素浸1分钟。(3)水体消毒①0.2毫克/升新诺明;② 0.3毫克/升强氯精;③10~15毫克/升生石灰。上述药物其中1种连用3天,隔3天后再连用2天;或选用其中2种,轮用1周,并配合泼0.7 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杀灭寄生虫,隔天1次连用2次。(4)药饵内服每公斤饲料加入新诺明、大蒜素等药物中的1种,用量0.5克,配以食盐10克,连喂l周;或选用上述药物中的2~3种,轮喂l周,也很有效,最好内服外用相结合,除特别重症外,治愈率可达98%以上。
4. 烂鳃病
诊断:病原体为柱状纤维粘细菌。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水温在15~30℃范围内容易患此病,水温越高,此病就越容易暴发流行。患此病的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不食,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
防治:在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袋或在食物周围泼洒漂白粉,每周一次,进行预防。治疗用百毒威或强氯精0.5毫克/升全网箱遍洒,l天1次,连用2天。
5. 小瓜虫病
诊断:病原体为小瓜虫。该虫的繁殖适宜温度为15~25℃,尤其是当水温在15~20℃时,侵袭力最强。此病流行于春,秋两季。主要危害苗种,对成鱼一般危害小。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尤易被小瓜虫寄生。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
防治:① 采用生石灰对网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