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儿科学(第4版)PPT课件-第三章-中医儿科临证概要.ppt

中医儿科学(第4版)PPT课件-第三章-中医儿科临证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常用药物外治法 (一)熏洗法 (四)粉扑法 (二)贴敷法 (五)热熨法 (三)涂擦法 (六)雾化吸入法 四、其他疗法 (一)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疗法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独具一格,具有安全度大、无明显副作用、无痛苦而易于为患儿接受等优点。 (二)针灸疗法 (三)割治疗法 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证和哮喘,民间俗称“挑疳”。 (四)饮食疗法 中医儿科临证概要小节 本章第一、二节分别重点介绍了儿科病证外多伤于六淫及疫疬之邪,内多伤于乳食,情志失调的相对较少的儿科病因特点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第三节介绍中医儿科望、闻、问切的诊法要点,小儿指纹望诊的特色诊法。第四节介绍了中医儿科治疗“中病即止”等用药特点及常用内治、外治方法,推拿、针灸、割治等其它一些特色中医疗法。 谢谢观看 目 录 中医儿科学 主编: 聂绍通 副主编:蒋祥林 廖运龙 顾敏勇 王英莲 第三章 中医儿科临证概要 中医儿科病因特点 01 02 望、闻、问、切,五色主病、望小儿指纹 03 04 重点难点 中病即止,内、外治及针灸、推拿、割治疗法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第一节 中医儿科病因特点 第二节 中医儿科病理特点 第三节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 第四节 中医儿科治法概要 第一节 儿科病因特点 (一)外感六淫、疠气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因素; 疫疠:为六淫之外具有传染性的致病因素。 (二)饮食内伤 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加之饮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饥饱无常,可致多种脾胃等病证。 第一节 儿科病因特点 (三)胎产损伤 胎产损伤是小儿特有病因点之一。 (四)遗传因素 小儿某些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五)其他因素 其他诸如意外损伤、环境改变、情志因素、社会因素、交叉感染、药物所伤等引起的小儿疾病,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节 儿科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病,且一但罹患疾病,则病情容易发生变化。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组织再生和修补的过程较快。病因单纯,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脏腑功能清灵,对治疗反应敏感。 第三节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 一、望诊 (一)整体望诊 1.望神 神,广义讲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狭义是指人的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 神体现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体态上,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 包括:①目光的变化; ②意识是否清楚; ③反应是否敏捷; ④四肢活动是否灵活协调。 (一)整体望诊 (1)正常面色:我国属黄色人种,正常面色应是红润光泽而略微带黄。 (2)五色主病 黄色:主脾虚、湿证、疳积。 青色:主痛、惊风、寒凝、血瘀。 红色:多主热证。 白色:主寒证、虚证。 黑色:主寒证、肾虚、中邪毒。 (3)面部分候脏腑: 宋代钱乙:“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2.望色 (二)局部望诊 1.望舌 包括舌体的形质、动态、舌下脉络、舌色、舌苔、有无津液等。小儿望舌有其特点。 (1)小儿望舌注意事项:保证光线充足、注意伸舌姿势、注意辨别染苔 。 (2)望舌基本内容:小儿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大小胖瘦适中,颜色淡红,舌苔薄白,干湿适中。 舌质、舌苔。 (二)局部望诊 2.察目 正常小儿两黑睛等大等圆,目光有神,白睛无黄染,目珠转动灵活。 若目无神采,瞳仁缩小、散大或不等,均为病情危重;两眼发青为风盛;两目凝视或上窜多为惊痫;目生白膜为疳疾;目生蓝斑多寄生虫。 古人认为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别属于不同的脏腑。认为通过观察某部位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五轮学说” (二)局部望诊 3.望鼻 主要望鼻的外形和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的性状(色、质、气味)等。 4.望口 注意观察口唇、牙齿、齿龈、咽喉的情况。 5.察耳 应注意观察耳之外形、颜色、有无分泌物及耳后有无臖核(淋巴结)等。 (二)局部望诊 6.望二阴 主要察看前阴(生殖器和尿道口)和后阴(肛门)的外观和颜色。 7.辨斑疹 凡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称为“斑”;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称为“疹”。 8.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