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民主”与“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相容的境地。 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提倡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 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因文以载道的传统,必须要变革文学内容;因文语脱节的现实,也必须要进行文学形式的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1917《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我若出了牢笼,不管他天西地东,也不管他恶雨狂风,我定要飞他一个海阔天空!直飞到筋疲力竭,水尽山穷,顺便请那狂风,把我的羽毛肌骨,一丝丝的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气中! ——《新青年》曾刊载的散文诗《鸟》(女青年陈衡哲作)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在推动思想解放中作用巨大,但也存在极端激进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激进主义的声音:中国文化崩溃,废汉字,全盘西化的论调是其很大的弊病。 陈独秀(北京大学教授):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鲁迅(北京大学教授):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 胡适(北京大学教授): “汉字不废,中国必亡” 。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知识、文学、音乐、艺术、连身体都不如人”,,白话文运动可以让汉字这个“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爬出中世纪的茅坑。 五四新文化运动强烈的反“传统”,反的到底什么“传统”? 显然,传统可以延存,但每个时代都有改造和发展。如儒家政治思想正是在各代封建统治者的不断篡改下不断奴化。这里的“传统”归根是当时中国现实存在的,是满清奴化统治中国人留下的“传统”,正如,中国人留猪尾辫穿马褂是满清特有的“传统”,而不能是认为中国自古固有的传统。 新文化运动期间,热血青年其实把满清传统当成了中国传统的全部,以为中国文化自古就这个样。以至于今天的我们,动辄曰毒害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动辄说吃人的程朱理学,把中国古人智慧凝结完全一笔抹杀。其实是数典忘祖。 “‘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此语虽得罪于名教,亦格言也。父子之恩,有生以来不可以移易者也。委禽从人,原无定主。不但夫择妇,妇也择夫也。谓之人尽夫,亦可也”。 ——谢肇浙《五杂俎》 人尽可夫,在现在看来也是一句骂人的话,但在谢肇制的解释下,这句话却被赋予了一定程度上婚姻恋爱选择自由的意味,也就是男人固然可以选择自己老婆,妇女也可以选择自己丈夫。 满清时期《列女传》、功德牌坊比起以前各代突出的增多。 五四时期批判吃人的礼教,也即所谓在礼教的约束下,妇女只要有稍微违背礼法,就可能遭受羞辱,甚至被剥夺性命。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描绘了祥林嫂因为嫁了两个丈夫,就遭受种种歧视,以至最后悲惨死去。可实际上,这种现象真是中国文化正常发展的结果吗?明朝的情形是什么样的?稍微看一些明人的记载以及当时通俗小说中所描绘的情形:如谢肇浙的《五杂俎》、冯梦龙《三言二拍》等。 从明代的一些事实看主流观念对传统文化的歪曲 从明代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所谓“礼教杀人”的“传统文化”,决非本来中国文化按照自身逻辑正常发展下呈现的面目;而是满清登峰造极的专制文化和万马齐喑的奴才文化造就的! 按照明代法律,并不禁止妇女改嫁,也无甚歧视。 “即今国家律令严于不孝不忠,而妇再适者无禁焉。” ——(明)谢肇浙《五杂俎》 给婴儿洗澡后,不能把婴儿连同脏水一起倒掉。 ——黑格尔语录 新文化运动早期的全盘西化论调,如同给婴儿洗澡,倒脏水时却把婴儿也一起给倒掉了。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结束了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的正统地位。 2、介绍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推动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化,倡导人的权利和解放,推进了教育、学术、伦理、表达工具和观念的变革。 3、思想启蒙与政治救亡互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结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先进分子的转向 五四新文化运动,简称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运动。19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