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思想的情感视角分析(行业资料).docVIP

内圣外王思想的情感视角分析(行业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圣外王思想的情感视角分析(行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艺术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6829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内圣外王思想的情感视角分析 2 一、儒家对情感的界说 3 1. 情感是人生来所固有,是不可夺的。 3 2. 情感为知人提供了可能。 3 3. 情感为知天提供了可能。 4 二、“内圣”———理性对自然情感的升华 5 三、“外王”———内在道德情感的外推 8 四、结语 10 文2:内圣外王与中庸之道 11 一、修身与为政:《中庸》中的内圣外王 11 二、《中庸》注本与内圣外王思想之发展 14 三、仁与礼:《中庸》中的中庸之道 18 四、余论 21 参考文摘引言: 22 原创性声明(模板) 23 文章致谢(模板) 23 正文 内圣外王思想的情感视角分析(行业资料) 文1:内圣外王思想的情感视角分析 Abstract: The“inner cultivation and exterior action”of Confucianism is the combination of ideal peonality and ideal politics,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emotion tightly. Confucius and later confucianists believe what makes a peon as a human is that he could extend his natural love for his family towards the love for huma and all the things. And the exteion of the love from family——human——all the things make inner cultivation to exterior action. For stratum of schola, it mea the peonality of “self-actualization and world-actualization”. For the ruling class, it mea the rule should extend the moral emotion to all the peop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olitical ideal of “extending reward to protect the world”and“sharing happiness with them” Keyword: Confucianism; emotion; “inner cultivation and exterior action”; Confucius; Mencius;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1]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外王”则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希冀。这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颇有契合,因此也为儒家采用这一术语提供了依据。儒家认为,“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外王”是“内圣”的意义所在,自我修养的目的是为了治世,“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2],即唯有先“治己”成为君子,然后才可“治人”,实现国泰民安。需要注意的是,“内圣外王”的实现与情感息息相关。儒家认为,情感对理想人格与政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内圣”是士人以包括道德规约在内的理性将自然情感升华为道德情感,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时,统治者应将道德情感推至于天下百姓,以百姓之情作为决策依据,与民同乐,从而实现“外王” 一、儒家对情感的界说 “情感是重要的,但是将情感作为真正的哲学问题来对待,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来对待,提出和讨论情感的各个方面……成为解决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主要话题,则是儒家哲学所特有的。”[3]儒家认为: 1. 情感是人生来所固有,是不可夺的。 《礼记·礼运》将人的情感归纳为:“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4]荀子认为,“性之喜怒哀乐谓之情。”[5]儒家典籍一方面阐述了情感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认为情感是“弗学而能”的,并将情感与人“不事而自然”的“性”相结合。正因为情感是人生而有之的,所以对“内圣”的探讨无法避开情感维度。 2. 情感为知人提供了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