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1 教学课件PPT初三公开课.pptxVIP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1 教学课件PPT初三公开课.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定风波 苏 轼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人,北宋 著名文学家。其散文豪放自如,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词传统的抒情模式和创作心 态,把词的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 面,扩大了词的境界,找回了词作者的抒情主体地 位,或怀古,或讽今,多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襟怀,后人 称之为“东坡体” 。他与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 辛” 。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作 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等。 定风波,词牌名。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宋神宗 元丰五年 (1082) ,这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 (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 风雨骤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泰然自若,在雨中 吟咏长啸,雨后作下此篇。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 向来/萧瑟处 ,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 晴。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译文:三月七 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下雨,有人带雨具 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困窘,只有我没这种感觉。 不久天就晴了,故作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要去听那雨点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不妨边吟咏边慢慢行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 (冒 雨行走) 比骑马都轻快,谁怕呢?一身蓑衣任凭风 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微寒的春风把醉酒的我吹醒,感觉有些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来迎接我。回头望一眼刚走过来遇 到风雨的地方,回去,风雨也好,天晴也罢,对我 来说没有差别。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和同行人在野外途中偶遇风 雨时的不同表现,反映了词人虽处逆境、屡遭 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超脱 的胸襟。 词前小序,交代作词的缘由。词人出游遇雨, 没有雨具,却不慌不忙,在雨后吟成此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上片着眼于“雨中”。 前两句写雨骤风狂的情形及词人面对骤雨时的坦然 和悠然。 第三句写词人在雨中悠闲行走, “轻胜马”的 自我 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 悦、 自信、豪迈之情。 “谁怕”二字,运用反问,强烈地表达 了词人对自然风雨、人生风雨的毫不在 乎。 最后一句写出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 雨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片着眼于“雨后”。 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词人的感受。 “相 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词人经过风雨 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 之情。 结尾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雨过天晴,回头看 刚才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地方,现在归于平静,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 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过去。 “风雨” 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的风雨,又暗指政治 “风雨”和人生险途,这里透射出词人对生活的感 悟,表现了其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 (今 属河南) 人,宋代诗人。早年多流连光景之作,观察 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善用浅语入诗,后期转 而抒发爱国思想,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 大,意境圆融。陈与义亦工词,有清婉奇丽之作,而 豪放之作又接近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 快, 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临江仙,词牌名。洛中,指洛阳。这首词大概作于高 宗绍兴年间陈与义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华美教育精品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