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沧市玉米叶斑病种类及防治对策
摘要玉米叶斑病是玉米植株上最容易观察到的病害,大多数病斑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随着病情加重,病斑布满叶片,最后导致叶片失绿而枯死,影响产量。基于此,介绍了临沧市玉米叶斑病常见病害的种类、症状、发病条件,简要分析了玉米大斑病、灰斑病、锈病、弯孢霉菌叶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发病的原因、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玉米;病害种类;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02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市内海拔悬殊(450~3504m),立体气候显著。特殊的气候环境是引发玉米多种病害发生的条件之一。玉米是临沧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0万公顷左右,2018年播种面积达14.68万公顷。玉米适应性广,但丰产性易受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基于此,分析了近年来玉米叶斑病在临沧市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玉米叶斑病发生种类、症状识别及为害
玉米叶斑病是玉米植株上最容易观察到的病害。在临沧市,常见的叶斑病有大斑病、锈病、灰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褐斑病等,这些病害的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流、风雨远距离传播。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侵入到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时间很短,容易在生产上大面积爆发流行,造成植株矮小细弱,果穗瘦小,籽粒干瘪,产量降低。
1.1大斑病
临沧市海拔1700m以上的冷凉地区在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容易引发大斑病。2018年,由于常年雨量偏多,临翔区、永德、镇康、沧源等部分冷凉山区在玉米抽雄吐丝期大斑病普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61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7.8%,损失率为4.5%。玉米感染大斑病后叶片上会产生椭圆形病斑,然后逐渐向叶片两端延伸至长梭形,形成大小为(50~100)mm×(5~10)mm的病斑,中央为灰褐色的斑点,若不及时防治,会使整株植株布满病斑,导致叶片干枯,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减产[1]。
1.2灰斑病
感染灰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平行于叶脉扩展并受到叶脉限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一旦发生会迅速蔓延,最明显特征为叶片失绿,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病斑边缘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相连成片而致叶片枯死。7—9月是此病在临沧市的发生高峰期,2018年发生面积2.2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14.9%,损失率为3.42%。
1.3锈病
玉米上常见的锈病有三种,即普通锈病、南方锈病和热带锈病。临沧市玉米植株发生的锈病主要是南方锈病,且多数发生在温暖潮湿的低热坝区,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褪绿小斑点,最显著特点是叶片和叶鞘上突起疱斑,形成橙色至红色的小圆形粉孢,叶片正面比背面形成粉孢多;植株成熟时变为暗褐色,随后叶片萎黄干枯致死。2018年,临沧市锈病发生面积1.46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9%,损失率为2.6%[2]。
1.4弯孢霉菌叶斑病
弯孢霉菌叶斑病在临沧市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病害不同的是此类病害的病斑一般从上部叶片向中下部蔓延,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有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区,边缘褐色,外围有褪绿晕圈,似“眼”状。抗性品种病斑多为褪绿点斑,无中心坏死区,病斑不枯死且较小,一般为(1~2)mm×(1~2)mm;感病品种病斑可达(4~5)mm×(5~7)mm,多个病斑相连,呈片状坏死,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临沧市2018年发生此类病害的面积为0.24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63%,损失率为1.65%。
1.5褐斑病
玉米植株感染褐斑病后叶片上的病斑中間隆起,垂直于中脉,叶鞘、叶脉上的病斑较大,红褐色到紫色,边缘清晰,常连片致维管束坏死,随后叶片因养分无法传输而枯死。临沧市局部发生褐斑病,2018年发生面积为0.047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0.32%,损失率为1.2%。
2玉米叶斑病发生原因分析
2.1玉米叶斑病与育种、引种的关系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与玉米品种有较大关系。因此,在选择育种品种时,易感病、品质差、丰产性低、生育期太长的玉米品种可以暂时保存或继续进行抗性鉴定工作,组配杂交组合时既要考虑品种抗性,也要考虑丰产性和适应性。另外,要了解并掌握所引进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适应海拔区域,高海拔冷凉山区推广抗大斑病、灰斑病、生育期相对较短、品质好的硬粒型品种;中、低海拔温热潮湿区域推广大穗型抗锈病品种,并根据情况勤更换新品种[3]。
2.2玉米叶斑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课件--纳米氧化钛光催化材料.ppt VIP
- Christie科视Christie D4K3560 Setup Guide-中文用户手册.pdf
- 重庆工商大学考研真题管理类综合2017.doc VIP
- 重庆工商大学811管理类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last.pdf VIP
- 重庆工商大学811管理类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docx VIP
- 6hp28 6速自动变速器变速器说明.pdf VIP
- 电路板维修培训.pptx VIP
- 《中国经济贸易地理》课件.ppt VIP
- YDT3168-2016 公众无线局域网设备射频指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 VIP
- 核心素养下情境创设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运用.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