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男中低音声部训练花腔技巧的必要性及其演唱体会
摘要:如今歌唱中的花腔技巧已经成为大众眼中女高音的代名词。而大部分声乐学习者能够了解到的也只是除了女高音之外,男高音、假声男高音以及次女高音也可以演唱花腔技巧。目前,在国际国内的声乐研究中,很少有对男中低音花腔技巧的研究文献,通常都是在研究高音声部的时候,略微描述男中低音的花腔技巧。本文旨在说明,男中低音这样一个庞大的声部群体,在声乐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技巧型男中低音作品与歌唱家。这些作品与歌唱的先驱者证明了男中低音花腔技巧存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男中低音;花腔;缺失;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04
1什么是男中低音的花腔技巧
花腔(coloratura)(俗称“跑动”)技巧通常是小巧灵活的代名词。维基百科中所提到的“花腔”,指的是“第一,指基本唱腔加花,成为一种特定的华彩腔调。第二,比喻玩弄花招”。第一种指歌唱中的技巧,第二种则指生活中的做事手段。对于歌唱来说,花腔跑动最早出现在声乐发展的早期,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当中。最早演唱这种技术的是当时兴盛一时的阉人歌手。他们所演唱的花腔技巧呈现出了一种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柔美,并且这种技巧延续至今。当时的人们疯狂地崇尚这种技术,并热衷于聆听阉人歌手的美妙声音,于是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让阉人歌手来演唱。甚至到了罗西尼时期,一些阉人歌手在舞台上经常随意地篡改作曲家的作品,有时还会相互排斥对方的演唱,在舞台上争风吃醋,甚至大打出手,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1]。他们的演唱到处充斥着炫技的花腔跑动段落,引起了罗西尼等作曲家的不满。当时的歌剧作品也以此成为形式大于内容且阉人歌手的独角戏。我们知道当时盛行的阉人歌手,他们的历史功绩就是把歌唱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到了一个至今无法跨越的高度。音乐评论家常常批评这种做法,说是背离了歌剧的精神。然而正是这样的炫耀,促进了歌唱技巧的发展,促进了歌剧的发展,可以说阉人歌手生得逢时,“巴洛克”恰巧和阉人碰在一起了,这两者缺了谁都不行,历史就是这么巧合[2]。但随着年代的推移,“阉人”这种特殊时期所产生的特殊人群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阉人歌手也随之逐渐走向没落的境地。到了20世纪初,最后一位阉人歌手的逝世,仿佛让阉人歌手的花腔技术永远画上了句号,只给我们留下了几首黑胶唱片当中粗略的声音以及记录在文字当中的回忆。也许阉人歌手离开了美声艺术,但随着声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假声男高音、女高音和罗西尼男高音很好地继承了这种技术。尤其是声乐历史当中最后形成与发展的声部种类——假声男高音(countertenor),无论声音还是技术,都很好地延续了阉人歌手的音色与技术,并很好地解决了阉人歌手退出历史舞台的种种遗憾。
对于花腔技巧来说,由于高音区的歌者具有声带较薄、声音振幅频率相对较高等特质,在训练花腔技巧时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男中音与男低音声部由于声带较宽厚、声音振幅频率相对较低等特质,不容易做到花腔技巧。唱花腔的男中低音通常被称作技巧型男中低音,因此男中低音在训练花腔技巧时,训练方式要比其他声部更加深入,同时对男中低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2当今的男中低音界在花腔技巧上的缺失
花腔技巧的作品通常在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georgefriedrichhandel)、j.s.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浪漫主义前期的罗西尼(gioacchinoantoniorossini)、贝利尼(vincenzobellini)等作曲家的作品中尤为显著。而到了浪漫主义中后期,由于受到歐洲审美观念的影响,戏剧性男中低音逐渐占据了歌剧的主流声部。这种情况下,歌剧作曲家的作品也将男中音这一声部逐渐导向性地描绘成了戏剧性男中音,以此让男中音以厚重的音色和恢宏的音量去表现歌剧的人物形象,而逐渐摒弃了男中低音花腔技巧的应用。从浪漫主义中后期开始,花腔技巧虽然在歌剧中依然存在,但多数情况下,它只是女高音的专属技术,而对于男中低音来说,大段乐句的炫技段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装饰音式的花腔点缀,也就是说,这种花腔技巧在男中低音的创作上被逐渐弱化了。面对这种情况,男中低音歌者很容易逐渐失去对花腔技巧的追求与发展。而事实证明,这种技术在当今的男中低音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出现了“失传”的现象。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男中低音摒弃了这一技术,而多去追求戏剧性的音色效果,越来越追求音色的厚重,于是在演唱技术上会造成“越来越重”“越来越撑”的现象。通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