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城名士——梁雍
【摘要】梁雍,明朝柳城人,生卒代考。梁雍出生于柳城县梁姓大户人家,家境殷实,人生兴旺。自幼就读家塾,聪颖异常,过目不忘,甚得族人佳评。青少年就读县学、府学,亦大得业师提携。从小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宏愿,长成之后,读书更加勤奋,肄业精进。
【关键词】梁雍;爱国爱民;清正廉洁;杰出代表
【中图分类号】k820【文献标识码】a
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梁雍赴桂林參加广西布政司壬午科秋闱高中举人,且名列前茅。喜讯传来,家乡人为其鼓锣掀天,鞭炮齐鸣,好一番欢庆景象。
这一年可是大明朝多事之秋,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载:正月,淮扬海岸发生海啸,浸没盐场三十座,淹死盐工两千六百人。……三月杭州卫所军队争饷譁变;日本倭寇乘机掳掠温州百姓;……杭州百姓又因行保甲苛捐起而反抗;……河北顺天等八府地方因天旱三年粮食皆欠收须朝廷救济;……六月,太原数府地方饥荒,急需朝廷赈灾……十月,苏州、常州等府大水,毁坏房屋千万,淹没良田十余万顷,死者两万人,[1]又需朝廷赈灾并免税粮……
在这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之年,中央朝廷还发生了重要的核心人事变动。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政治家、“一条鞭法”制订者,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于6月逝世。年轻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认为终于可以摆脱了权相的掣肘,是时候按照自己的意志重置中央权力格局。于是,他毫不手软地排挤一些张居正重用的大臣,连久负盛名并雄镇京蓟16年确保京师防务安全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也不放过,因为戚继光是张居正深为信任的军事统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万历帝朱翊钧乘张居正一死,即将戚继光赶出京师,调至广东任职。当年12月,朱翊钧沉重地打击了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其母亲李太后极其信任的内廷大太监冯宝“籍没金银百余万两”,“至是追劾居正者遂起”。[2]
这实际是朱翊钧亲政后的第一次政治大清洗,从历史发展上看,其性质并无对错可言。但对执政者朱翊钧而言,权利斗争所出现的空缺,必须有人补上,国家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因此,万历朝极需新锐,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从新科进士或举人中选拔。所以,《柳州府志》说:“梁雍,柳城人,领万历壬午乡荐。”[3]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壬午科举人梁雍被有司选中而出任广通县令,官轶七品。
广通,古县名,地在今云南省楚雄州东部的禄丰县境内。这是一个以汉人为主、彝人为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因历任县官不太注意民族政策,造成民族纠纷不断,致使云南布政司头痛不已。梁雍到任后,便服深入各少数民族村寨中,了解彝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民情,革除一些额外的指派,注意和揖各民族民风民俗,受到广通各族百姓的欢迎,使广通县成为善治之区。
广通任满,朝廷将其调任宜城知县。
宜城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县级行政区,地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北。秦时始置鄢县,北魏时为宜城郡,唐时改宜城县。抗战期间,因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于此,民国政府为纪念张将军,于1944年改为“自忠县”,1949年复改为宜城县。
宜城县土地肥沃,汉江贯通县境,自古为鱼米之乡,盛产稻谷、小麦、棉花、芝麻和药材,向为湖广布政司的纳赋大县。张居正改革税制实行“一条鞭法”,本是利国利民,防止地方官府在赋税征收中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可是宜城县的贪官污吏反而在推行“一条鞭法”新政时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梁雍到任,即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弊政实况之后,立即革除一切弊端,严格按“一条鞭法”办事,若有不遵,严惩不贷。很快宜城县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梁雍任满离开时,宜城百姓和官吏依依不舍。事后,宜城县的老百姓和官吏们,将梁雍县令祀为“宜城名宦”,永祀香火。
朝廷将梁雍调任耒阳县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但他不忘初心,坚持操守,一如既往地守土有责,绝不贪墨,深得耒阳吏民的爱戴和尊敬。所以,《柳州府志》载梁雍“历任广通、宜城、耒阳令,皆有政声”,[4]原因就在这里。
耒阳县令任满后,梁雍“乞休归”,再不他任,而回归故乡柳城,颐养天年。
为什么像梁雍这样一位清正有为“有政声”的能员干吏竟会“乞休归”呢?大概原因有三:
一是晚年的梁县令常年勤政辛苦而落下病体,“心有余而恨力不足了”,不得已而请求朝廷批准他退休养病。
二是梁雍历宦三省,也只是一个七品县令。游宦三地,虽说只是县令,但也是堂堂朝廷七品命官。饱受儒学经世思想教育的梁雍,已经尽力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何况他已造福三方了。最后获得朝廷批准“荣归故里”,上对得起国家和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家人和子孙后代,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三是梁雍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但为官数十年间,眼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