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docxVIP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摘要: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的创作和各种大众媒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的表达方式和发表途径都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在传媒化语言的影响下,以往作为诗歌中心的意象表现方式由具体客观事物转而由抽象词语和精心设计的句法结构来表现。形象化诗歌意象建构的方式则与视觉文化通过图像和符号传达信息的方式有共通之处。与传统诗歌相比,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对于传统诗歌中客观事物构成的意象效果的依赖已经变弱,倾向直抒胸臆的写作方式,诗歌创作从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媒体时代;后现代主义;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20)02-0075-05   收稿日期:2019-04-01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玛乔瑞·帕洛夫诗学理论下的战后美国诗歌研究”(sk2018a0708)   作者简介:陈润(1982-),女,安徽无为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thechangeofimageofamericanpostmodernistpoetryinthemediaera   chenru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ma’anshanuniversity,maanshan,anhui243100,china)   abstract:inthemediaera,thecreationofamericanpostmodernpoetsiscloselyrelatedtovariousmassmedia,andtheirwaysofexpressionandpublicationarechallengedsubversively.undertheinfluenceofthemedialanguage,theexpressivewayofimage,whichusedtobethecenterofthepoetry,haschanged.itisnolongerexpressedbythespecificobjectivethings,hetraditionalpoems,paratively,thedependenceofimageeffecthasbecomeweakinpostmodernamericanpoetry.thewritingstyleinclinestoexpressone’sfeelingsdirectly.thereby,thepoeticcreationhasenteredintothenewstageofdevelopment.   keywords:mediaera;postmodernism;poeticimagery   大众传媒开始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始于20世纪下半叶[1]132,随着广播、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手段日趋多样化,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由传统的印刷文字扩展为视、听、说等多种方式。各种电视节目和广告给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改变,大众文化生活和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美国当代著名的诗歌批评家玛乔瑞·帕洛夫(marjorieperloff)在《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radicalartifice:writingpoetryintheageofmedia)一书中提出,媒体时代下的诗人要想将自己的思想向大众传播渗透的话,就必须将自己的诗歌写作及表达方式与新时代相呼应,也就是有意识地借用媒体技术[2]2。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重要的情感组成,是“瞬间呈现的一个思想和情感的综合体,融合在一起的一连串思想或思想的旋涡”[3]。以往,诗人借助意象的“叠加”(superposition)和“并置”(jux-taposition)等近似于绘画的手段,将读者作为诠释的主体而非教导或倾诉的对象纳入诗歌读解的过程,最终完成意义的建构[4]。二战后美国诗歌“经历了从韵律正规的理性诗歌向即席创作的自由体诗歌转变的过程。”[5]1955年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ginsberg)的作品《嚎叫》(howl)的出版和公开朗诵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美国诗歌创作的开始。在此之后,“后現代主义”这个词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六十年代中期被广泛使用,七八十年代则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方式和各种大众媒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的表达方式和发表途径都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诗歌“由过去那种以纯文字表达个人思想观点的形式转变成了结构看上去中心化,词语上晦涩化,形式上视觉化的新新诗歌”[2]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