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网蝽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xVIP

梨网蝽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梨网蝽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梨网蝽的形态特征,并概述了国内近年来梨网蝽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总结了梨网蝽综合防治的关键期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梨网蝽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梨网蝽;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17-0131-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梨网蝽(stoephanitisnashiesakiettakeya)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又名梨军配虫、梨冠网蝽、梨花网蝽、花扁虫、花网蝽等[1-2],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桃、葡萄、李、杏、樱桃、樱花、海棠、月季、腊梅、火棘等林、果、花卉植物[3]。近年来,由于梨网蝽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林木、果树、花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1形态特征   1.1成虫   成虫体小而扁,体长3.0~3.5mm,黑褐色;头小,有复眼,无单眼;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前端伸出,不用时则沿身体腹面向后伸;触角4节、丝状,第1和第2节短,第3节细长,第4节端部略膨大;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两侧向外突出呈翼片状,半透明、具褐色网纹;前翅略呈长方形,半透明、布满网状花纹,具褐色翅斑,静止时两翅重叠、黑褐色斑纹呈“x”状;后翅膜质、透明,翅脉暗褐色;胸部腹面黑色常有白粉,胸足黄褐色;腹部金黄色,有黑色斑纹[4]。   1.2卵   卵长0.4~0.6mm,长椭圆形,一端略弯曲,呈香蕉状或茄子状;初为淡绿色,后渐变为淡黄色。   1.3若虫   若虫共5龄。初孵时白色,后渐变为深褐色。3龄时出现翅芽,外形似成虫。老熟若虫体扁平,暗褐色。复眼红色。头、胸、腹均有锥状刺突,头顶具有3根刺突,中部两侧、胸部两侧各有1根,腹部各节两侧与背面也各有1根。   2危害特點   梨网蝽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叶片背面常有褐色斑点状虫粪和产卵时留下的蝇粪状黑点。被害叶片正面初期呈现黄白色斑点,逐渐转化为锈黄色,以叶片中心脉处最严重并向叶缘蔓延。在盛发期,被害叶片反卷脱落,影响其光合作用,甚至造成嫩枝枯死,对树势、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5]。   3发生规律   1988年,王立维[6]对鄂东地区梨网蝽的发生与危害进行了调查,表明梨网蝽在该地区1年发生5代,以成虫越冬;防治的关键期有3个,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越冬成虫、5月下旬防治第1代若虫和6月上旬防治第1代成虫。1991年,赵魁杰等[7]对江苏省苏北黄河故道果区梨网蝽进行为期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梨网蝽在淮阴市1年发生5代,以成虫在杂草、落叶、土石缝、枯枝等处越冬,4—11月发生,其中7—8月危害最为严重;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为4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蛰后期到上树为害前和5月下旬第1代若虫孵化末期。2000年,刘先琴等[8]对武汉地区梨树上的梨网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地区梨网蝽1年发生4~5代,以成虫越冬;梨网蝽田间消长每年形成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7月上旬(主要与前期梨园的农业防治有关,如果未经清园处理又忽视药剂防治,就造成种群量累积,出现第一个高峰期)、第二个高峰期在8月下旬(由于梨果相继开采,施药减少,如果不注意物理防治和人工防治,就容易导致梨网蝽再次猖厥)。2010年,方维国等[9]对安徽省全椒县梨树上的梨网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梨网蝽在该县1年发生4~5代,以成虫越冬;防治的关键时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越冬成虫出蛰高峰期和7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的成虫危害期。2012年,王铤[10]对成都地区海棠上梨网蝽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地区梨网蝽1年发生4代,全年以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危害最为严重,遇到高温、干旱气候,危害更重[11];化学防治主要是抓住3个关键时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的出蛰盛期、5月下旬第1代卵孵化末期以及8月上旬至9月下旬成虫准备越冬期。2015年,王晓娜等[5]对重庆市园林植物上梨网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网蝽1年发生5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1年有2次危害高峰期,分别是5—6月和8—9月;通过对重庆市梨网蝽种群的自然消长规律及生命发育历期的研究,推测在每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活动产卵之前进行化学药剂防治能够有效地减少梨网蝽的虫口数量,控制梨网蝽的发生。   4综合防治技术   4.1农业防治   4.1.1减少越冬虫源。梨网蝽主要以末代未经交尾的成虫越冬,越冬场所有枝干裂缝、翘皮、果园附近的土石缝中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