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念志教授运用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经验
【摘要】慢性咳嗽在中医学中多属于“久咳”、“顽咳”等疾病范畴。张念志教授认为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风邪、痰饮侵袭为其标,自创补肺脾肾、祛风化痰的慢咳方,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咳嗽;慢咳方;名医经验;张念志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0-0061-03
abstract:chroniccoughbelongstothecategoryof“longcough”and“stubborncough”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fessorzhangnianzhibelievedthatthediseasehadalongcourseandoftenrecurred.itspathologicalnaturewasdeficiencyofthelung,spleenandkidney,andinvasionofwindpathogensandphlegmanddrink.theself-createdslowcoughprescriptionforinvigoratinglung,spleenandkidney,dispellingwindandresolvingphlegmhasremarkableclinicaleffect.
keywords:chroniccough;slowcoughprescription;famousdoctor’sexperience;zhangnianzhi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在我国因长期饱受反复咳嗽困扰而就诊的患者,高达呼吸科门诊就诊人数的20%~30%[1]。慢性咳嗽患者多因反复咳嗽为其主要甚至唯一症状而就诊,咳嗽迁延不愈多已达8周以上,常已进行各项包括胸部相关影像学在内的检查,而无明显的异常表现。该病病因复杂,特别是肺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易被误诊误治[2]。据相关研究报道,慢性咳嗽患者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和镇咳药的高达90%以上,然而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却多是非感染性的疾病[3]。故而,多数患者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为此,我国在2015版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首次添加了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内容[2],将会对该病的诊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疗效的肯定。
张念志教授为安徽省首届名中医、安徽省第2届江淮名医,从事临床及教学近三十年,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方面,颇有心得,疗效甚佳。余有幸从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张师运用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并无“慢性咳嗽”一词,但根据其主要症状、发病病程等,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顽咳”“久咳”等疾病范畴。对于咳嗽的认识,《内经》中较早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述。《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都说明咳嗽虽为肺病,然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异常,亦可影响到肺脏,使得肺宣肃失司而致咳。咳嗽的病因分类,历代立论甚多,《素问·咳论》将咳嗽依照脏腑分类,分为五脏六腑咳,并详述各自的特征。《河间六书·咳嗽》认为风、湿、燥、寒、暑、火此等六气,皆可令人咳嗽;巢元方认为咳嗽可分为包括五脏咳及风咳、支咳、胆咳等在内的十个类型。咳嗽的立论历来繁多,虽然体现了中医辨证思维,但临床常难以掌握,明代张介宾认为历代医家对于咳嗽的论述太过繁多,不利于后人临证学习,故其将咳嗽简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至此,咳嗽的分类,日渐完善,切合临床运用。张念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慢性咳嗽病程较长,单纯的外感或者内伤较为少见,多表现为外感和内伤并见,起病外感,迁延不愈久可转为内伤,而内伤日久,素体亏虚,又易复感外邪。洪广祥认为,正虚邪实、气机逆乱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病机[4],故而慢性咳嗽的病机特点多为虚实相兼,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张念志教授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终岁常在,且易挟他邪合而伤人,多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素问·骨空论》言“风者,百病之始也。”风邪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又如《金匮要略》云:“风舍于肺,其人则咳。”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轻扬之性,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侵袭,易伤人体的上部,即易袭阳位,而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位最高,故《素问》有言:“伤与风者,上先受之。”因此,风邪致病,易伤肺脏。其次,风性善行而数变,故临床多表现为咽痒、阵咳、遇风寒则咳等症状。
文档评论(0)